【十月30日 呢個星期六 大埔有照顧者感謝祭吖!】
照顧者很多時全心照顧被照顧者,很少去留意自己的需要,即使去購物也會以被照顧者的需要為先。照顧照顧者平台很想照顧者多些關心自己,承接上一年照顧者月的經驗,我們希望繼續推動到照顧者身分的認同。歡迎所有照顧者與公眾人士參與,到時見!
照顧者很多時全心照顧被照顧者,很少去留意自己的需要,即使去購物也會以被照顧者的需要為先。照顧照顧者平台很想照顧者多些關心自己,承接上一年照顧者月的經驗,我們希望繼續推動到照顧者身分的認同。歡迎所有照顧者與公眾人士參與,到時見!
編按:這篇文章出自一位資深社工的親身經歷。梁先生在輔導工作過程中,深深體會人總是珍惜自己生命的。
有時候,要鼓勵青少年、學生,給予他們正能量,不是單單幾句「逆境自強」、「加把勁」就做得到。
張子言(Ernest) 未夠三十歲便創立了自家的畫廊兼創作室,辦過多次個人展覽,表面看來平步青雲。其實他的成長路挑戰多多—-愛攝影愛畫畫卻有色盲、「出櫃」而遭受排斥和欺凌,吸毒而迷失自我、陷入抑鬱,直至接觸到藝術治療,作畫讓他悟出人生意義,引領他確定路向,創造藝術人生。
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里斯(Minneapolis)的艾莉西斯∙洛格斯登(Alexis Logsdon)育有一位13歲的兒子。今年9月中,艾莉西斯接獲學校輔導員的來電,表示學校的軟件,偵察到他兒子在一份作業中,曾使用「自殺」的字眼。
編按:佛門網感謝潘湘湘女士的分享,並感謝梁錦萍女士撰文。特別感恩潘女士的無私。她在信裏這樣說:「今天我將這件傷痛的事情說出來,希望讓我們家裏的悲劇,成為別人家庭的祝福!」祝願大家都收到這份真摯的祝福。
近月,青年人輕生的悲劇接連發生,大家都很痛心。經常與學生打成一片的吳博士,剛處理了一位同學企圖自殺的個案,他的「成功要訣」在哪裏?
近月青年人接連輕生,不少媒體趕緊追訪不同團體,求取各路「秘笈」──一些與別不同的洞見和解決方法。
4月30日適值創意書院開放日,新生舊生聚首一堂。與天明訪談的兩個小時之間,有數十位學生主動走過來與他聊天,暢談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