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國際快樂日
千百萬年來,人類不斷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今天正是個慶祝快樂的特別日子!自2013年,聯合國將3月20日定為國際快樂日,還於2015年宣佈17個持續發展目標,希望「消除貧窮」、「減少不平等」和「保護地球」,令全球人類更幸福、更快樂。今年,聯合國還找來「十分勁」的藍精靈擔任宣傳大使,宣揚快樂。何不趁 2017年的國際快樂日,實踐幾個簡單行動,啟動快樂鑰匙?
千百萬年來,人類不斷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今天正是個慶祝快樂的特別日子!自2013年,聯合國將3月20日定為國際快樂日,還於2015年宣佈17個持續發展目標,希望「消除貧窮」、「減少不平等」和「保護地球」,令全球人類更幸福、更快樂。今年,聯合國還找來「十分勁」的藍精靈擔任宣傳大使,宣揚快樂。何不趁 2017年的國際快樂日,實踐幾個簡單行動,啟動快樂鑰匙?
「義」有多重解釋,既解作「正道」,亦可解作「假的」,如何為「假」的肢賦上「正道」,正好反映社會如何看待截肢人士的權利。英國爸爸班(Ben Ryan)因不滿現在的嬰兒義肢技術仍然停留在70年代,不單外貌醜陋,而且無法配合孩子的成長需要,所以自行使用遊戲機配件和3D打印機,為截肢兒子製造更易配戴的義肢。我們還要介紹英國義肢設計師蘇菲(Sophie de Oliveira Barata)和她的希望——義肢不僅讓因為意外事故而失去身體軀幹的人恢復外型,更燃起人生的夢想。
早前我和幾位同事為來自港鐵公司員工主持了一次「黑暗中」進行的管理人員培訓。隨着黑房活動結束,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去,沒想到往後還有更精采的故事….
周日下午,陽光燦爛,滲著一點點微風。大草坪上,一群活力充沛且鬥志旺盛的運動員,興奮地用刀片義肢在草地上彈跳著。有幾位只輕輕一彈,一下子跳上典禮台上領取證書!他們都是刀片義肢工作坊的參加者,跟隨倫敦殘奧100米(T42)金牌得主和世界紀錄保持者,來自德國的波波夫(Heinrich Popow)學習使用刀片腳。
2017年3月3日下午,近百名二年級醫科生聚集在戶外空地上課。這一課不僅是解剖學,也是思索生死的人文課。3月3日為港大遺體捐贈日,取其三三不盡之意,宣揚「大體老師」跨越生命界限,延續知識傳播的大學精神。香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陳立基醫生特意選取當日,將解剖課移師到黃克競樓平台進行,令公眾及其他港大學生能共同參與這寶貴的一課。
炳業雖然先天性失明,但憑著他積極開朗性格和聰穎資質,依著「景由深度,事在人為」的信念,扭轉一個又一個危機。
在一個冷酷的世界中,人與人之間怎樣卸下心防,逐漸建立親密關係:這就是奪得第67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的《肉與靈》(On Body and Soul)要探討的主題。
一雙姊妹自幼離異,在不同的家庭長大,各有生命的軌跡,最後同樣成為體操運動員,最後更奇蹟地重遇。
當一個人遇到嚴重的疾病──即指未來的日子有限,會引起死亡的疾病,不只在身體上,在社交、心理、靈性和經濟上,都會引起極大的苦痛。上次我們談到整體痛(total pain)的概念及身與心的痛苦,在這裏我會和大家先簡單討論一下社交及靈性上這兩種苦痛。
「能夠活到這個年紀,而且還在宇宙學上繼續工作, 實在非常難得。然而,若果沒有家人和朋友,這宇宙對我來說就是空洞無意義的。…我在此感謝所有協助和支持我的每一位,令到我的世界變得豐盛和充滿愛。﹣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