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共融社會】布偶「移植」身體部分之後「重生」!日本器官捐贈意識不足, Second Life Toys 望有助推廣

文:拾方視角

second-life-toys_1

看這些布偶玩具,總有點怪怪的:小浣熊長了隻老鼠耳朵、小像加了個松鼠尾巴的長鼻子、青蛙的手裝在雞的頭上成了雞冠…

日本「綠絲帶項目執行委員會」(Green Ribbon Project Committee)推動的「Second Life Toys」項目的形像廣告,該機構以玩具的重生這個概念,收集一些不用的布偶一部分的身體,「移植」到有另一個有破損的布偶身上,讓布偶可以重生,同時向兒童推廣器官捐贈的概念。

這個由日本電通公司(Dentsu)的製作的廣告,更於12月7日公布的第57屆的CLIO國際廣告獎中,獲得傑出廣告創意金奬。

second-life-toys_6

「綠絲帶項目執行委員會」總監雁瀬美佐(Misa Ganse)表示,日本的器官捐贈意識落後於全球各國,因此策動「Second Life Toys」推廣活動,為舊布偶進行「移植手術」,藉此提高民眾對器官捐贈的認識,也希望能用這樣可愛的形像呼籲民眾捐贈器官。

在全日本目前有4萬名病患在等候適合自己的捐獻器官,希望能通過移植手術重過正常生活。但他們當中大多數等不到機會,就會因因病情惡化而撒手塵寰。

日本的器官捐獻比例非常低,只有百萬分之零點七,即每一百萬個日本人中願意捐獻器官的不到一人。在美國和法國,每百萬人中的捐獻者分別為28.5和27.5人。在捐獻比例最高的西班牙,甚至達到39.7人。

second-life-toys_4

2015年,日本全國施行的器官移植手術只有58宗,同一年在美國,有超過3萬人因接受了器官移植而獲得新生。在西班牙,共有4360人獲得了新的器官。

東京日本器官移植網絡統籌仲根奈緒子(Naoko Manabe)說「日本法律對死亡的標准訂得十分嚴格。1997年頒布的《器官移植法》規定,捐獻者本人和家屬都必須事先立下書面聲明,才能摘取其器官。該法例在近20年來,已經多次修訂,現在已不再要求必須有書面文件。

仲根奈緒子說:「要徵得家屬的同意也很困難。日本有很深的宗教傳統,從多人相信,人死後要留全屍,身體不能被分割。」

second-life-toys_5

事實上,早於1968年,醫學教授和田壽郎在札幌醫科大學進行了日本首次心藏移植手術,但接受心臟移植的病人不幸死亡,醫生也被控謀殺,因此日本的醫學界對器官移植有很大程度的保留。

北海道文教大學傳媒系講師渡邊誠(Makoto Watanabe)說,「醫生和科學界都非常謹慎,他們不願在實施器官移植手術時冒過多的風險。」因此日本社會對器官捐獻的接受程度的提高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