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助人經驗】沉默是金──不一樣的學生輔導

文:雲闊天清 圖:林銘光

舞蹈室

編按:年輕人經歷躁動的青春期,正在建立自我價值與人生方向,情緒的起伏自然較多。老師可以怎樣幫助學生安靜下來,與他們更有效地溝通?明愛胡振中中學的林銘光老師把「正念靜觀」帶到輔導工作裏,這套方法對經常有紀律問題的學生奏效嗎?請看「活一番」特約記者雲闊天清的報道。

不少年輕人都有一種「存在焦慮」:「我是誰?我應該走怎樣的路?生存的意義是甚麼?」有的人會向外尋求答案,在讀書丶工作和社交中尋找肯定;也有的人向內探索,在寂靜中聯繫自己的生命,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正念靜觀──都市人忙碌中的安寧

「當訓導已經對某些學生無效,我們可以如何幫助有行為和情緒問題的學生,改善他們的生活呢?」三年前,在明愛胡振中中學──一所照顧弱勢學生的天主教學校裏,這個問題縈繞在一眾老師的心頭。大夥兒實在茫無頭緒,不知如何是好。機緣巧合之下,校長得知香港中文大學的關俊棠神父創辦了「心靈教育──學與教的終極關懷」計劃,大家商量過後,就決定參加。

關神父理解青少年的迷惘,給中學生設計了一系列的心靈活動丶修習和遊戲,推動青少年的心靈成長,現有二十三所中學和五所特殊學校參與計劃。在日常的課堂活動中,學生學習安靜下來,將焦點拉回當下,覺察自己的呼吸丶情緒和思想,培養處理情緒的能力。

林銘光老師(林Sir)是胡振中中學的計劃統籌人,每個星期六晚上去上張仕娟老師 (「心靈教育計劃」學校發展主任) 的課,學習「正念靜觀」:覺察自己的呼吸,將注意力從外在世界拉回呼吸之上,從中安定自己。起初,林Sir心裏頗為抗拒,不想山長水遠到中文大學上課。他笑說:「老師工作忙碌,最怕的就是上課了!接觸正念修習後,才發覺原來自己的心也很需要安靜。」

「我在短時間內回到自己的中心,在寧靜裏感受自己跟生命聯繫更深。靜下來後,我就跟自己展開一場內心對話,聆聽自己深處的聲音:我需要些甚麼呢?我應該做些甚麼呢?」正念靜觀有助他進行學生輔導工作:「在香港,老師向來工作忙碌。學會安靜,回到當下,保持覺知,改簿時專心一致,與學生談天也要專心一致,是很好的訓練。我們做學生輔導的,就像救火隊一樣,哪個學生有情緒或者行為問題,就要去『救火』。有時心裏沒有把握,先吸兩口氣,安頓好自己的心,再去應對困難,是很好的修練。」

課室

沉默是金:寧靜的力量

人聲鼎沸的早會,是不少人的校園回憶:大清早,同學聚首一堂,自是嘰嘰喳喳聊個不停,總是要老師大聲喝止,才有一點兒清靜時刻。可是,過不了多久,大夥兒便故態復萌。如何維持早會秩序,令他們乖乖靜下來呢?這經常使老師頭痛不已。

想不到,靜默比力竭聲嘶的喝罵更加有效。老師決定試試新的方法:在早會開始前,領導早會的老師在後台靜修,觀照呼吸,靜修十五分鐘後就在台上敲磬 (注:磬是缽形器皿,多作佛教徒誦經法器之用) ,帶領全部學生靜默一分鐘。結果,同學出乎意料地平靜,雖然不是所有學生都合上雙眼觀照呼吸,但大致上還是無聲的。

往後,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問林Sir:「最近我有點不開心,想好好安頓一下自己,你可否帶我做正念靜觀?」學校有個祈禱室,學生可以在那裏靜修,跟老師說一聲就可以來。覺得自己不再需要時,也可以自由離開。

IMG-20160623-WA0002

有一位男同學行為粗暴,時常與人打鬥,已記了三個大過,即將記第四個──他又犯事了。副校長和訓導老師聚在一起商討對策:校外停課行不行?沒有人照顧他,這是「無王管」,不行。校內停課呢?也不行,如果他在校內尋釁生事怎麼辦?第四個大過呢?又好像沒甚麼效用。正當大夥兒苦無對策時,林Sir提議:「不如我帶他做正念靜觀吧。如果他能做夠三十次,每次至少十五分鐘,那就不記大過,以靜觀取代處罰好了。」

林Sir初時以為這位同學會拒絕,想不到林Sir邀請他做正念修習時,他爽快答應了。林Sir憶述這位同學頗為享受安靜的感覺:「沉浸在安靜之中,感覺自己不在學校裏,很有趣。」有時更主動說要做五十分鐘的修習。最後,他完成三十次修習,老師決定不記他大過。不少社工和老師知道了這件事情,大家想:如果連這個小孩也可以安靜,還有誰不能夠呢?引導同學體驗安靜,使他們安定心靈後,再開展彼此的傾談,尊重丶理解丶接納和聆聽他們,是嚴詞苛責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無聲勝有聲──對親人無言的撫慰

與家人相處,有時是「無聲勝有聲」,無言的陪伴已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林Sir有三個小孩,最大的兒子今年八歲,孩子愛與父母鬧彆扭,還跟兄弟打架。「每當我被兒子氣惱的時候,我就提醒自己要吸三口氣,覺察自己的躁動,冷靜下來之後,再想想是否真的值得去罵他。如果冷靜過後,仍然認為有這個需要,那才去教訓他吧。」

「最近大兒子溫習考試,跟媽媽大吵一場。只見妻子一肚子氣離開房間,孩子則滿腔怒氣坐在床上哭泣。原來媽媽怪責他讀書不夠認真,孩子卻埋怨母親太苛刻。本想給兒子訓話的,轉念卻想:『其實我們夫婦倆也跟他說過好多次了,再教訓他也沒有甚麼意思。』於是,我坐到他的身邊,跟他說:『爸爸知道你很不開心,我會陪伴你的。』然後就陪兒子默默坐了二十分鐘。我坐在他身旁做修習,靜觀自己的呼吸。」

林Sir說:「我很想靠近他的心,想知道他最需要甚麼。我知道他不需要甚麼教訓,那些道理他早已聽過許多遍。那一刻,他只需要一些陪伴丶安慰丶親近和接納。二十分鐘後,孩子慢慢安定下來,繼續溫習,過了一陣子,還跟媽媽說:『媽媽我溫習得差不多了,妳可以來考考我的進度。』

「如果沒有跟仕娟老師學正念靜觀,或許我就不會這樣處理親子關係了吧。」學會靜觀修習,林Sir懂得安定自己的情緒,體察兒子的需要,發現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

靜觀修習 不分宗教

話說回來,明愛胡振中中學是天主教學校,老師和學生在早會靜默時敲磬,看起來似乎不太「天主教」。學校更有課堂帶領學生做正念靜觀,大夥兒一起到舞蹈室,坐在坐墊上,給人的感覺比較「佛教」。林Sir說:「敲磬形式上帶點佛教色彩,但其實正念修習與天主教並無衝突。安頓自己是所有宗教的基礎,只是大家的修習方法和形式不同罷了。」

IMG-20160623-WA0003

校內有來自南亞的同學,信奉伊斯蘭教,他們不能有其他宗教信仰。對天主教頗為抗拒的他們,毫不抗拒正念修習,還主動說要在早會上幫忙敲磬,與老師一起靜修。更有一次,南亞的同學即將要進行足球比賽,心情很是緊張,在球場上主動邀請林Sir跟他們一起做正念靜修,待心緒穩定後才去應戰。

在一片寧靜中,大夥兒一起回歸自己的內心深處,在那裏,沒有宗教分歧,沒有老師和學生的界限,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對立,沒有語言的區別,也沒有國籍的分野,只有靜謐和平安。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