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葉兆輝教授給女兒的「香港家書」

題:Altogether(大家在一起) 圖:Madeleine Marie Slavick (http://touchingwhatilove.blogspot.hk/2012/01/altogether.html)
題:Altogether(大家在一起)
圖:Madeleine Marie Slavick
(http://touchingwhatilove.blogspot.hk/2012/01/altogether.html)

文:葉兆輝(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
[承蒙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Sharon:

這個星期終於可以與你吃一餐飯。其實,你整個月每晚都超過晚上11時才回家,有些晚上,我已經睡覺了,你仍在應付繁重審計工作,真是有點過著非人的生活。當然媽媽很擔心,但幸好你在工作上,能與同事可以互相支持,而你對工作的熱誠和專業,也真是不簡單。

工作時間長,壓力大,是香港人生活其中一個的特性,有研究指出,在香港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勞動人口,每周工作超過五十小時。其實長時間的工作,對自己本身的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也影響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現在無論在學抑或工作的年青人,在生活上都感到壓力,甚至最後有人自殺。最近連續的學生自殺事件,實在令人感到十分難過。當然自殺的原因不是單一,而是很多因素和互相影響的,但怎樣面對生活的壓力是十分值得我們關注。很可惜,現在學校的課程和導向都是以考試為主,沒有太多的空間給老師和學生產生學業以外的互動,而對學生面對逆境的能力培養十分有限。當學生面對困難、挫折的時候,他們便有點不知所措。

當然家庭支援在近年來也面對很大的挑戰,本港離婚的人數不斷增加,令到更多青少年缺乏家庭的支持,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實現在我們看見,青年的問題也是成年社會的問題的一個延續。

另外,媒體的大幅報道與自殺的發生,亦有互相牽動的關係。若太多負面的自殺新聞,在互聯網上即時及不斷地發放、轉貼和接收訊息,對一些精神健康欠佳的人來說,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有模仿效應。現在接二連三的悲劇發生,我相信與互聯網的傳播有關連。

互聯網擴散訊息極其迅速,相信你也收過一些朋友傳來的自殺訊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互聯網有權的使用者,但在這也需要說及責任。所指的責任並非要跟限制言論自由拉上甚麼關係,而是作為有責任的網民而已。同樣地,試想,當我們在互聯網上,能夠發放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一些能夠幫助尋找資訊的時候,我相信能夠有效阻止自殺連續地發生。

其實媒體在近年都有不少的進步,不再刊登一些(自殺的)頭版和大篇幅的報道。有時,報章仍會報道死者的姓名、相片,甚至一些家人的照片,我們認為這些資料與公眾的知情權沒有太大關係,但這些做法,卻再度對自殺者遺孀造成傷害。我真的衷心希望,傳媒人士能夠以人為本,減少這種傷害,以一個所謂「Do no harm」的原則去報道自殺的新聞。

Sharon,我們中心的同事一起設計了一個「與你同行WeCare」的網站,對有需要的人提供一個準確和高質素的資料,防止自殺的發生。所以,無論你是學生、老師、傳媒或其他人士,都能找到你所需要的資料。

其實最近一些網民都能感受到自殺傳染的負面力量,已經換了世界衛生組織應如何報道新聞的資訊,或是如何尋找幫助,取代了只是自殺新聞的版面。而本中心也製作了對本地傳媒對報道新聞的建議,我們真的很希望,傳媒朋友能夠參與這項防止自殺的工程,同時能夠減少模仿自殺事件的發生。每一個年輕人的自殺,都做成一個家庭的悲劇。不單只喪失了自己的生命,更造成了另一個破裂的家庭。一些年輕人離世時的遺書,總是對父母說對不起,既然是這樣,我真的很希望大家都能為了不令父母傷心,為了愛錫你的人,能夠堅持下去。

其實只要年青人願意尋找幫助,社會上不同的人士都很願意與你們同行。生命中所面對的困難及挫折都是成長的一部分,生命沒有「Take two」,希望青年人不要輕言放棄。香港面對人口老化,更需要年青人的參與,所以真的很希望青年人能夠珍惜自己,珍惜家庭。

Sharon,你陽光與好動的性格,亦曉得與朋友分擔工作上的煩惱,因此我們相信你的精神健康還可以,希望你很快完成你的會計專業考試,到時你的工作情況會有改善。無論如何,我們都想跟你說,無論你在工作上有甚麼不愉快,相信你的弟弟、姐姐都願意聆聽,而我們亦都願意與你分擔困難,分享你的快樂。

父親
2016年3月12日

 

轉載自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

http://app3.rthk.hk/special/pau/article.php?aid=1664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