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慧】點止餵奶咁簡單…回應孩子「愛的邀請」,「現在」就為他們建立自信人生!

日前,香港一名的士司機拍下後座女乘客在車廂內餵哺母乳的相片,並上載到社交網站。筆者也真替這無知的司機難過,在這司機陝隘的眼光中,媽媽餵哺寶寶這天下間最溫馨畫面卻成為了「咁都得?」,結果不單惹起市民大眾強烈反感,還令自己陷入被捕和被起訴的危機中。

attachment_1
人若有安全的依附對象,就像小船有安全的避風港,即使遭遇患難,也能解開心中的焦慮,在驚濤駭浪中勇往直前。

除了飽肚,還要暖心
不少人力撐餵母乳是母親和寶寶的權利,因為母乳營養價值高,是寶寶最佳食糧。曾經餵哺兩個小孩的筆者更堅信餵哺母乳並不只是提供食物,其無可替代的價值在於母親與嬰兒建立親密關係。嬰兒吃母乳,除了解決肚餓的生理需要,還滿足安全感的心理需要。媽媽把寶寶抱在懷裡,互相感受體溫,寶寶大口大口享受,愛和「依附」(“Attachment”)就這樣滋長了。一個人若有安全的依附對象,就像小船有安全的避風港,即使遭遇患難,也能解開心中的焦慮,在驚濤駭浪中勇往直前。

英國心理學先鋒約翰 · 鮑比博士(John Bowlby, 1907 – 1990)早在1969已提出「依附理論」,指人若與依附對象分離,會強烈影響人的行為。及後心理學家瑪莉 · 恩茲窩(Mary Ainsworth, 1913 – 1999)和瑪莉 · 明恩(Mary Main, 1943 -)將「依附理論」發揚光大,指出成年人的依附型態早在其十八個月大時已經形成,並直接影響他/她長大後的人際互動。恩茲窩刻意令一歲大的嬰兒與媽媽分離又重聚,令嬰孩處於焦慮中,以觀察他們對逆境的反應,並歸納出四大類依附型態:安全型、逃避型、焦慮/矛盾型和紊亂型。她繼續追蹤研究孩子與母親在家中的互動,發現依附對象(通常是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回應與孩子的依附型態有著直接且緊密的關係。

製造安全感
爸媽必需要有敏銳的心,懂得適切地滿足孩子身心的需求,孩子需要被撫慰就安撫,當孩子需要空間去探索時,就應放手讓孩子得到所需的空間。在這樣安全的依附情境中,孩子能發展出安全感,也可學會在焦慮時自我撫慰。現時有不少父母不懂管理自身情緒,雖然愛孩子,但對孩子的反應不一致,時而關切,時而冷漠,容易令孩子變得焦慮不安。

給予愛的回應
愛就像食物與養料一樣,沒有愛,人就無法正常成長,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得到充分的注意力。即使是出生不久的嬰兒,也會用各樣的聲音,動作與神情來激發父母的微笑與各種愛的回應;同時若嬰孩持續得不到父母愛的回應,他們便會「學懂」不再發出愛的邀請,也不期望從父母身上得到愛的回應。現在不少父母經常埋首工作或是手機螢幕,沒留意或理會孩子發出「愛的邀請」,更遑論給予愛的回應,這樣肯定影響到孩子日後的社交能力。

attachment_2
愛就像食物與養料一樣,沒有愛,人就無法正常成長,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得到充分的注意力。

attachment_3
成年人的依附型態早在其十八個月大時已經形成,並直接影響他/她長大後的人際互動。

累積親密,時間就是最好禮物
雖然「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天下也沒有生下來便懂得當父母的人,育兒路總是一步一驚喜。華克理(Rick Warren)牧師曾經說過:「最能表達愛就是時間,最佳去愛的時機就是『現在』。(The best expression of love is time. The best time to love is now.)」瞭解了孩子「依附」的心理多一點,當孩子需要你時,請暫時放下自身的憂慮、工作的疲憊、看不停的手機,給孩子一刻聆聽、一句鼓勵,或是簡單一個擁抱。

溢甜
兩個小孩的媽媽,從事傳播工作多年。明白經過甘才嚐到甜,滿了就會溢出;惟望天下人和事一日比一日甜,人人都心感滿足,分享溢出的甜。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