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那麼多的東西你不選,偏偏揀選NVC?
今年8月辭去自己一向醉心的工作後,認識我的人無不驚訝。得知我是想專注發展非暴力溝通與正念的結合時,繼之而問的是:「甚麼是非暴力溝通(簡稱『NVC』)?」
今年8月辭去自己一向醉心的工作後,認識我的人無不驚訝。得知我是想專注發展非暴力溝通與正念的結合時,繼之而問的是:「甚麼是非暴力溝通(簡稱『NVC』)?」
一次,我們有共修時,我們探討「怎樣面對和跨越痛苦?」的課題。我被問及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離婚初期的情景:日夜以淚洗面,感到暗淡無光,極痛之時,卻靈光乍現,看見「擁有」……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納穆堤(Krishnamurti)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最高才智的修行。
早前,接受邀請到網台訪問,題目是「非暴力X正念親子溝通」,我的拍檔阿池說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直以來,我總以為自己很能接納自己和别人的情緒。前幾天女兒鬧了情緒,我便驚覺自己並非如此。我不但沒有接受女兒的情緒,更想控制她!
2014年8月在禪修營裏聽到同修阿池分享他怎樣將非暴力溝通應用到梅村的修習「深度聆聽與愛語」之上,幫助他改善與父母的溝通。
上文我們分享了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暴力溝通,有意的或無意的。對於我,活了一把年紀的暴力溝通,要改過來,談何容易!真的不是看看書,或上上工作坊便能做到的事情!既要對自己的慣性應對模式有所覺察,而覺察後不作反應,很難。然後,掌握新的意識和技巧,並在生活中應用實踐,更難!
5月20日,我和Dennis 接受香港電台《訴心事家庭》訪問,主題是正念家庭和非暴力溝通。節目主持人杜雯惠小姐期望我們從家庭中的暴力溝通說起,然後談非暴力溝通,接著再談正念家庭。生活中實在存有太多的暴力溝通吧,兩個小時的節目裏,我們還是在談暴力溝通。
在《【非暴力x正念溝通】—與「父母」和好》課程中,我們有一項練習叫做「讓愛浮現」,邀請學員回憶一個與父或母的美好、深刻的片段,當中讓自己感到很被父母愛惜和重視。
一直以來,腦海常浮現一句話「You can’t grow up till you go back home」。隱約記得這是一本書名,但我找不到此書,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句話給我的訊息:我要返回成長的家庭,重新與父母聯繫,這裏會是我再度成長的地方。女兒升讀小一後,我不再僱用家傭了,由我父母照顧女兒,我們在父母家中晚膳。我刻意觀察,驚訝地發現,自己很多言行、思想、舉止和反應與父母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