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喲!爸媽可否放下你的手機? 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有助更有效管教孩子的七大理由。
爸媽想減少孩子「盯」著電子屏幕,得從嚴格管制自己使用智能電子產品開始。
暢銷書《重啟孩子的腦袋》作者維多利亞·鄧克利博士(Victoria L. Dunckley)更推薦所有家長實行一個「四周無電子產品」計劃來重建孩子的神經系統,這不單讓孩子受惠,整個家庭也會感覺更好,精神更好,睡眠更好。
爸媽想減少孩子「盯」著電子屏幕,得從嚴格管制自己使用智能電子產品開始。
暢銷書《重啟孩子的腦袋》作者維多利亞·鄧克利博士(Victoria L. Dunckley)更推薦所有家長實行一個「四周無電子產品」計劃來重建孩子的神經系統,這不單讓孩子受惠,整個家庭也會感覺更好,精神更好,睡眠更好。
年前突然喪夫的Sheryl Sandberg與好友心理學家Adam Grant合著新書《Option B》,透過分享自身經歷和心理學研究分析,提出助人走過難關的七大方法!
你最擅長的事情是甚麼?你多久沒有做自己喜愛、讓自己感動的事?我們的孩子是否天天在捱著了無生氣的學習?在國際擁抱日(1月21日)來臨前,讀一讀尼可拉斯.歐德藍(Nicholas Oldland)的兒童繪本《Big Bear Hug》(中譯:大熊抱抱),也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讓我們一起擁抱標準以外的可能性。
這一天,英國曼撤斯特市雷文修姆區的市街出現了一批手持綠色罐裝噴油的退休人士,這群「塗鴉長者」不是在牆上塗鴉,他們在行人路上選擇了一些位置,噴上綠色的顏料,要求市政府重鋪行人路。
早前,香港一宗智障女子涉嫌遭院舍管理人員性侵犯的事件,引起社會討論院舍監管制度是否存在很多漏洞,令這群活在我們中間的有需要人士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若智障或殘障人士可於家中得到父母或親人照顧,當然最為理想;但現實是照顧智障或殘障人士的壓力令這些家庭漸漸隱藏自己,在社會大眾視線中退出。早前,香港,一名與中年智障兒子相依為命的七旬婦倒斃家中,智障子伴屍一周至單位傳出惡臭,始由保安員報警揭發事件;這事件正好說明即使家人能應付,隨著時日過去,父母很有可能比需要照顧的子女更早離世,遺留下來的問題既教人心痛,也是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人生的價值,對於每個人來說各有不同。順著大環境與多數的人隨波逐流,輕鬆省力;忠於理想逆流而上的,往往要承受其他人的排斥以至歧視。鮭魚的故事,對於順流逆流中的我們,可有甚麼啟示?
編按:我們有心事的時候,總希望身邊有人願意聆聽和理解。說書人StoryTaler是一群致力在社區推廣精神健康的人士,當中有曾經患上精神病的朋友,還有修讀心理學的朋友;他們希望透過故事,消除歧視、標籤和誤解。怎樣才算懂得聆聽?請參考他們親自編撰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