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俄羅斯父子的「更新世公園」試驗:他們希望恢復冰河時期的西伯利亞草原,讓長毛象重生⋯⋯

在俄羅斯北部的薩哈共和國(Sakha Republic),幅員廣大,但土地大部分為凍土,不利農作物生長,因此是全俄羅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區之一,全境人口不到100萬。在首府雅庫茨克以東1,920公里的城鎮切爾斯基(Chersky),冬季攝氏零下50度,這裏人口更只有不到3,000人,其中住了謝爾蓋.齊莫夫(Seigei Zimov)一家。

齊莫夫的姓氏,在俄語意思是「冬季」,他在取得地質學學位後,從事北極地區的研究。1980年代,齊莫夫遷來此地;當時,這裏沒有水電等設施,得用火水燈照明,水源則要取自鄰近的科爾梅亞河(Kolyma)。

齊莫夫的太太嘉麗娜(Galina)說:「我們在這裏感覺到自由。」

1989年,齊莫夫創建了切爾斯基的東北科學站(Northeast Science Station),夫婦二人和兒子尼基塔(Nikita)在一片面積160公里的土地上,飼養了牛、羊、馬、耗牛和其他草食動物。他們一家稱這為「更新世公園」(Pleistocene Park)計劃,目的是重建一種已經消失的生態系統--「更新世」的地貌,希望緩減永凍層的解凍。

齊莫夫父子

更新世(Pleistocene)是始於260萬年前、終結於1.2萬年前的地質年代,即人們俗稱的「冰河時期」。據了解,這個時期雖然寒冷,但地球並不是全年都被是冰封的。西伯利亞至北美大片區域被草地覆蓋,出現大量巨型的食草動物,包括人們都很感興趣的長毛象,因此更新世也被稱為「草原時期」。

每年9月底開始,天空變暗,冰雪由北極冰開始擴張,覆蓋著草原;當春天來臨,積雪融化,地上重新長出草,但地下的凍土層依然存在。

然而,當冰河期結束後,很多草地神秘消失,在這裏的大多數大型生物也隨之而消失。濕度不斷的加重,以及生物大量的腐爛,導致這裏產生了大量的甲烷,埋藏在凍土層之中。現時北半球四分之一的大陸都位於永久凍土之上。

自1970年代,地球持續暖化,永久凍土開始融化,「更新世」時期埋藏於西伯利亞的動物骸骨甚至草根等有機物質將逐漸出土,連帶封存了數以萬年的二氧化碳同步釋出。

齊莫夫早觀察到這個現象。1993年.他與一組俄羅斯科學家在美國《地質物理學研究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章,表示北極凍土層較活躍的區域不只在夏天、冬天也在洩出二氧化碳。其後,齊莫夫又與美國科學家一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顯示凍土層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遠高於之前所知。

美國智富組織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Woodwell Climate Research Centre)副總監羅伯‧荷姆斯(Robert Max Holmes)說:「現時每位科學家均了解冰土層釋出二氧化碳的重大影響,很多研究都可追溯至齊莫夫。」

1996年,齊莫夫說服兒子尼基塔跟他回到北極,參與他的計劃。他認為,要讓苔原開始長出牧草,便需參考「更新世」孕育草食動物與掠食動物的生態系統,因為草地比它們取代的森林和灌木反射更多陽光,有助減少北極地區吸收的熱量。在冬季,短短的草和被動物踩踏的雪能夠讓凍結層更深入地殼,冷卻下面的凍土,將二氧化碳鎖在冰層中。

齊莫夫和尼基塔先移除樹木和灌木,種植苔蘚(mosses)和地衣(lichens),形成沼澤,繼而讓牧草恢復生長。他們又每年把野生、本土物種重新引入苔原,讓牠們日漸適應,希望了無生氣的沼澤有朝一日演化成蓬勃草原。

至今這個重建草原的計劃已經進行了接近20歲了,而在園內的一小片土地,齊莫夫確實成功降低土壤溫度,停止永久凍土融化。草地下土壤的溫度,較前低攝2.2度。面層的土壤吸收了更多二氧化碳。

他們更希望將「更新世公園」跨過白令海峽,一直延伸至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希望有助緩解北極凍土層的融解的速度。他們更與哈佛大學的遺傳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合作,希望利用「基因剪刀」(CRISPR)技術,讓長毛象重生。

有科學家得質疑這個做法的可行性,芬蘭拉普蘭大學北極研究中心(Arctic Centre)研究教授布魯士‧福布斯(Bruce Forbes)說:「問題是計劃規模,我們需要多少頭動物。」據他與牛津大學一組研究人員今年發表的研究表示,要北極重新野化的話,他們估計,倘推行3,000頭動物在10年內成長的研究,便要花上1億1,400美元。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