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巨型亞洲大黃蜂首次越洋登陸北美,人們如何應對這群外來的「捕食者」?

去年11月的一天,美國華盛頓州布萊恩縣(Blaine County)一位蜂農泰迪(Ted Mcfall)正要駕車巡視他的蜂巢,在地上發現一大堆死去的蜜蜂,這些蜜蜂的頭部都被咬去。他說:「養蜂數十年來,我從未見過這種情況,我一時也想不到是甚麼原因。」

不久,住在距離泰迪住處約四公里外的謝夫(Jeff Kornelis)外出遛狗時,踏著了一隻大虎頭蜂(Vespa mandarinia)的屍體,他說:「我從未見過這麼大的黃蜂。」此後,當地接連有發現大虎頭蜂的報告,科學家估計,來自亞洲的大虎頭蜂群已經入侵北美洲。

大虎頭蜂俗稱亞洲大黃蜂(Asian giant hornet),原本居住在氣候溫和的東亞和東南亞,這是首次在北美洲出現,美國的養蜂人和昆蟲學家正設法全面搜捕行動,以免大量繁殖和擴散,危及本土的蜜蜂群。

據悉,去年八月已有人在加拿大卑斯省(British Columbia)發現大虎頭蜂,至去年底鄰近加拿大邊界的華盛頓州亦有出現。專家目前還未知悉牠們是如何跨海到達北美洲,但昆蟲經常經由貨船和其他交通工具到其他國家。

現時正踏入初春,蜂群開始活動,蜂后會從冬眠甦醒,開始覓食和築巢,繼而繁殖。華盛頓州農業部的昆蟲學家基斯‧魯尼(Chris Looney)說:「我們要趁機會防止牠們落地生根,否則以後就無法再撲滅牠們了。」

魯尼和研究人員現時採用多種方法去殺滅大虎頭蜂,包括設置了數以百計誘捕器捕捉蜂后和工蜂,然後在其身上繫上無線電發射器,以追蹤蜂巢所在,他們也試驗利用熱能顯影技術去找尋蜂巢。

大虎頭蜂是世上體型最大的蜜蜂,體型達一般蜜蜂的兩倍,身長約5公分,翼展寬度可達7.5公分。牠們的臉龐呈橙黃色,眼睛突出,腹部有黑色和黃色相間的條紋。大虎頭蜂的尾巴長有半公分長的毒刺,能刺穿養蜂人的保護衣,並釋放出高毒性的毒液。人們一旦被螫到,有可能引發心臟停頓或過敏性休克,亦可能因腎功能受損而死亡。

京都產業大學(Kyoto Sangyo University)研究員高橋純一表示,大虎頭蜂的毒性相當於毒蛇,又常成群襲擊其他昆蟲,倘人們被多次螫到,可能會致命,因此有「殺人蜂」(murder hornets)的稱號。在日本,每年平均有50人被蜂群螫死。

大虎頭蜂長有巨大而有力的下顎,能將蜜蜂或其他昆蟲的頭部咬去。牠們生性兇猛,幾隻大虎頭蜂可以在數小時內將一個蜂巢內的蜂群殺死。由於蜜蜂有助植物授粉,對糧食生產至關重要,現時美國蜜蜂數量已在減少,外界憂慮蜜蜂群進一步減少,可能影響到糧食生產。

大虎頭蜂除了採蜜,也捕食其他昆蟲為食,但牠們似乎特別喜歡捕食其他蜜蜂。有昆蟲學家曾觀察到歐洲蜜蜂(Apis mellifera)為了保衞蜂巢,會用針螫入侵的大虎頭蜂,但由於大虎頭蜂外殼堅固,根本刺不穿牠們的身體。

然而,大虎頭蜂也並非天下無敵。日本蜜蜂(Apis cerana japonica)採用另一策略去對付大虎頭蜂。當日本蜜蜂的蜂巢受到攻擊時,蜂群會將大虎頭蜂圍成一個圓球狀(bee ball),同時振動翅膀,令周圍的溫度上升,將耐熱性較低的大虎頭蜂焗死,或將大虎頭蜂擠壓至窒息而死。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