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怎樣做一個更好、更受歡迎的遊客?這樣做,盼能紓解當地人對遊客的恐懼….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新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國際遊客人數達到14億;並預計到2030年,國際遊客將達到18億。

巴塞隆納的聖家堂 (Sagrada Familia)裡,每天都擠滿從世界各地來的遊人。

「越來越多人來旅遊消費,這真太棒了!」

但沒有事情不需付代價!

「我討厭遊客擠在我的城市中,擾亂我的生活!」

過度旅遊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秘魯的馬丘比丘、蘇格蘭風景秀麗的斯凱島、京都的藝伎區、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 威尼斯的運河、加州的罌粟田,都被越來越多的遊客所淹沒,令當地居民感到窒息。遊客除了帶來擁擠和環保等問題,還有不少旅客不懂尊重當地文化,當遊客湧至一個地方,也會令當地租金飆升。

我們可以怎樣做?成為一個更好的旅遊者呢?

想想旅遊的意義

記者兼研究員伊麗莎白·貝克爾(Elizabeth Becker)建議遊客出行前,先問自己:「我為了甚麼去那裡旅遊?」貝克爾質疑很多遊人只為可以在社交媒體上「打卡」而到訪一個景點,從未真正了解那地方的文化和歷史。貝克爾提議:「不要僅僅閱讀別人在社交媒體的帖子來計劃行程,然後擠到同一個地方做同樣的自拍。」歐洲旅遊委員會也反對這些沒有意義計劃的旅行:「很多人去不同地方,但經驗總是一樣的,逛同樣的商店,拍一樣的照片。」

「如果你要去布拉格,不是只花兩天,而是要花一個星期;不單去旅遊勝地,也要避開人群,四處走走,甚至閱讀一本捷克作家寫的小說。」冰島政府也鼓勵遊客到熱點藍色潟湖以外更偏遠的地方遊覽,這有助分流人群,冰島人口僅為34萬,但在2018年卻迎來了230萬名外國遊客。為了應付龐大的遊人數目,荷蘭阿姆斯特丹開發了一個應用程序,提示遊人那些景點人擠,請他們不要再去。

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其中一個因為遊人太多,而要實施管制措施的城市。

尊重

過度旅遊還產生了不少衝突,因為遊人不了解當地文化,做了冒犯的事情。 這就是冰島和日本已經開展教育遊客工作的原因。例如在日本,遊客不應在苔蘚上行走,也不要觸摸藝伎學徒。日本國家旅遊組織提醒遊客:「你們必須牢記自己是在別人的地方上。」

世界各地的著名景點也被遊人淹沒了,包括荷蘭的梵高博物館和倫敦的倫敦塔橋

「放棄參觀一個受歡迎的景點不一定是壞事,法國旅遊記憶是否只在乎要拍攝一張前面堆滿人群的蒙娜麗莎照片?」

其實大部份在蒙娜麗莎照片前的遊人只看見別人的手機。

無論你是初次旅行者還是經驗的旅行家,你都可以成為更好的旅遊者。 要緊記,過度旅遊不僅傷害當地文化,還會傷害你自己的旅遊經歷。 無論你到哪裡旅行,最重要的是要對目的地進行充分研究和表現出尊重,像對待自己的家一樣對待目的地。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正能量新聞】美國八旬老婦圓60年賽車夢想

「我的手扶着方向盤,心在狂跳,腎上腺素的作用由腳開始,繼而是手臂,再去到雙手。嘩,我的夢想成真了,我在真正的賽車跑道上駕駛賽車!」83歲的波比(Bobi Oxford)興奮莫名地憶述她最近的賽車體驗。

圖片來源:Innocean/pocstock

【共融社會】滑浪者都是白人?非裔媒體創作人發起行動 糾正AI偏見

大衛‧密茲芬(David Mesfin)在製作一齣有關黑人滑浪文化的紀錄片時,嘗試用ChatGPT和其他GenAI工具為影片生成非洲滑浪者的影像,可是得出的成品一律是白人。在埃塞俄比亞出生、少年時代移居美國的他對此大惑不解:「這些系統顯然沒有將我們(黑人)放在眼內。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遭科技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