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科學家仿造犀牛角幾可亂真,這樣可以拯救野生犀牛嗎?犀角成分有何特別?人們購買時更值得三思…

盜獵犀牛行為多年來禁之不盡,最近有科學家發現了仿造犀牛角的方法,讓真的犀牛角價格下跌,以打擊非法捕獵野生犀牛的活動。

犀牛角的市場龐大,傳統中醫認為犀角能治療風濕病和痛風症等;亦有人用犀角製作裝飾雕刻和其他紀念品。據報道,現時犀角黑市售價可達60,000美元一公斤,因此盜獵犀牛問題嚴重。2018年,單是非洲就有796隻犀牛遭到盜獵而死亡。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wide Fund for Nature),現時全球共有20,000 頭白犀牛, 5,000頭黑犀牛 和3,500頭獨角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和 爪哇犀牛更被列為是極度頻危的物種,全球數量分別只有不足80頭和68頭。《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早於1977年禁止犀牛角的國際貿易,但是數十年來犀牛角的黑市買賣仍然猖獗。

今年11月初,牛津大學動物學系(Department of Zoology)的弗里茨‧沃拉夫(Fritz Vollrath)教授和上海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科學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了一篇研究,認為可以廉價仿製犀牛角,以打亂犀牛角的市場。沃拉夫指出,經濟學家認為,只要膺品推出市場,市場機制就會壓低犀牛角的價格,如果犀牛角的價格下跌,面對仍舊很高的刑罰,盜獵者就會因此卻步。

這些仿造犀角的原料主要是馬毛,因為馬其實是犀牛的遠親,而且犀牛的角其實是由密集的角質纖維絲組成,主要成分為角蛋白(Keratin),與馬尾的鬃毛的成分類似。沃拉夫和復旦大學的馬端申博士將馬毛的外層剝除後,以一些類似蜘蛛網和蠶絲的人造絲將這些毛髮黏合,仿造出含有天然犀牛角的膠原蛋白,但又成本低廉的「人工犀牛角」。

沃拉夫和研究團隊分別將真假的犀牛角以掃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加熱和進行「應力和應變」(stress and strain)測試,都分不出差別。科學家相信,只有通過遺傳基因測試,才可以分出真偽。然而基因測試過程複雜,相信從事黑市買賣的人不可能進行,而且亦沒有機構去認證犀牛角的真偽。

弗拉斯表示,製造這種仿真犀牛角的方式既便宜又容易,他希望有人進一步發展這種技術,以壓低真犀角的價格,藉以保育野生犀牛。

然而,外界卻質疑仿造犀角對打擊黑市買賣的成效,關注野生動物貿易的組織「Traffic」發言人李察‧湯瑪士(Richard Thomas)說:「這種方法出發點雖好,卻很有可能強化了犀牛角很有價值的訊息,這樣反而導致犀牛角需求增加,令價格上漲。」

「Save the Rhino International」的約翰‧泰勒(John Taylor)亦懷疑人造的犀角能否打入犀角市場,他說「拯救犀牛的不二之法,是禁止非法捕獵,和減少對犀角的需求。」

沃拉夫對記者說,這項研究正顯示犀牛角是可以被仿造,希望潛在的消費者在購買昂貴的犀牛角時會三思。他說:「我希望這個故事能告訴這些人們,犀牛角不是什麼神奇的東西,它只是一些毛髮,被從鼻子分泌的黏性物質黏合在一起的東西,沒什麼特別的,也沒有甚麼神奇的成分。」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