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蝗蟲成災,非洲國家怎樣應付?小蟲如何歷經變身成為強大蝗軍?

在東非肯雅(Kenya)的基圖伊郡(Kitui Country),務農的西奥菲洛斯(Theophilas Kimanzi)原本預計這季的收成不錯。豈料今年一月,他那天一覺醒來,發覺田裏的農作物全被蝗蟲吃掉。

他說:「蝗蟲吃掉田裏的玉米、青豆和西瓜。連原本用以餵飼牛羊的農作物都吃掉。我們除了向政府求援,別無他法。」

東非爆發幾十年以來最嚴重的蝗蟲災害,數以億計蝗蟲從索馬里(Somalia)、埃塞俄比亞(Ethiopia),在一月底飛入肯雅。政府出動飛機在空中噴殺蟲藥劑,防止蝗群蔓延。肯雅的農民敲打食鍋、大聲喊叫、開槍或響起汽車的響號,試圖趕走蝗蟲,但效用似乎不大。

索馬里 已於2月1日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要在造成重大損失之前做好準備。

蝗蟲肆虐東非多國

聯合國表示,這次蝗災是更是肯雅7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此外,埃及、厄立特里亞(Eritrea)、沙特阿拉伯、蘇丹和也門境内也有蝗蟲大規模繁殖的情況,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内,可能會有大量幼虫長大為成年蝗虫。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警告,由於3月的雨季來臨,植物開始茂密的生長,情況更有利蝗蟲快速繁殖。估計到6月的旱季來臨前,蝗蟲數量恐怕會暴增500倍,因此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應對這場危機。

肯雅一位氣候專家阿布巴克爾‧拜柏克(Abubakr Salih Babiker)認為,該地區經過數年乾旱,去年10月下旬起連場大雨,大量樹木生長,正有利蝗蟲生長繁殖。

蝗蟲俗稱有蚱蜢、短角蚱蜢、草蜢等,是蝗科直翅目昆蟲。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包括非洲、中東和亞洲部分地區。蝗蟲本是獨居,但在適合的環境,牠們會互相吸引而聚成蝗群。

有英國科學家曾對沙漠蝗蟲進行過試驗,發現當蝗蟲後腿的某個部位受刺激後,它們就會突然變得喜愛群居,行為習慣發生改變後的蝗蟲,會將這種變異遺傳給它們的後代。而得到這種遺傳的蝗蟲會頭部變大、顏色變深、體型也更適宜飛行,最終大量聚集。

當蝗虫聚集成群,蝗蟲的外觀也會從綠色或褐色變為紅或黃色,集體遷飛,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災。

沙漠蝗蟲每天可移動150公里,途中不停繁殖、不斷吃食農作物。一隻蝗蟲重約2克,但每天可進食與自己身體重相當的食物,導致農村生計遭到破壞。

2003至2005年非洲西北部的一場蝗災,影響20個國家,造成25億美元的農產品損失。

蝗蟲的生命周期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卵、若蟲(nymphs)和有翅成蟲。當一對煌蟲的成蟲進行交配後,雌性的蝗蟲會尋找合適的鬆軟的泥土來產卵,卵子經過兩周後會孵化的若蟲(亦即草蜢)。若蟲沒有翅膀,但經過多次蛻變,大約30至40日後就會長成為成蟲。

科學家指出,現時人類最可以做到的,是盡早預計蝗群在那裏形成。美國阿里桑那州州立大學「全球防止蝗蟲倡議」(Global Locust Initiative)研究協調人力克‧奧弗遜(Rick Overson)說:「人們要及早消滅牠們。當蝗蟲的翅膀長成,已經無從防止。」

肯雅昆蟲學會(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Kenya)主席穆奧‧卡西納 (Muo Kasina)說,防止蝗蟲的方法包括消滅蝗蟲的蟲卵、挖掘溝槽捕集若蟲,以及採用藥餌和在蟲卵的滋生地噴灑農藥等。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