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慧】「嫌多」與「不能少」 ── 心愛教育系列之十六

作者陳明明老師在中學任教多年, 始終擁抱熱誠, 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現在退休了, 為”活一番” 寫了這組文章, 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教與學, 看這個世界。他希望藉此和老師 – 尤其是新入行的年青老師 – 分享和交流。歡迎回饋!

「作育英才,愈精愈好!」
「小班教學,愈小愈好!」
「學校平民化,學生平庸化!」

可是,「有教無類」又如何呢?老師,你會怎樣看待躲在一角,靜寂無語的孩子,他的喜怒哀怨,你能領略,你會體察嗎?

有人說:學生有口,我有耳,他們說的,我一定聽得到。對話?隨時都可以。
除了不幸有傷患的,誰沒有口,誰沒有耳?要和學生好好溝通,就是這麼簡單容易?

據說,有種學生令眾多老師感到非常無奈:

「這樣的學生,真是一個也嫌多!
不知所謂,完全無動力,功課追極都無,十問九唔應,精神萎靡,儍吓儍吓,唔識讀書,家長又唔理,成績差到無人有,考完試不用離校也肯定要留級。
這不是咎由自取,與人無尤嗎!」

又遇上一個這樣的學生,選個合適的地方,先讓他安心,然後「用心」去聽他一點一滴細訴:

「我讀高中,被編在英文班,很擔心要留級,我很想成績好,但無辦法讀得到,樣樣都唔明,以前也試過有較好的成績,至低限度小學時考過前幾名……本來喜歡算術,現在甚麼都做不來,總是想不通學會這些數學有甚麼用……你說我剛才那篇文章寫得不錯,用詞也恰當?心情好的時候,要寫自己想說的話,便寫得比較流暢,不過,考試總是不及格,因為遇到規限的題材,思想便失控,怎樣也無辦法寫下去……總之各科都有困難。

我知道自己以前曾經是很貪玩,跟朋友一起去顛,現在沒有了。年紀很小時爸媽便離婚,他們欺騙我,當初還以為會和好如初,可是……家長現在體弱多病,終日愁眉苦面,自怨自艾,也不過問我甚麼,總之要我有出息,覺得我有能力考上大學……現在,我們兩個只靠綜援過日子。

關心?沒有人關心我,根本就當我不存在。我只有扮儍,為甚麼?份儍,身邊的人才有些少反應;不扮儍,沒有人知道我存在。

我很想上大學,要不然唯一的出路是做到我最喜歡的工作,那是一份能夠服務社會大眾的工作,但又擔心身體應付不來,最近身體好像差了……

上個星期我夠十五歳了,雖然沒有人理會,我知道可以搵工做,計劃假期做散工……很想擺脫這一切……還有其他辦法嗎?難道我只有……」

只是來學校短短幾天的過客,命運安排遇上了,這同學竟然緊抓機會,訴說真情!

「覺得你是個可以信賴的人!」

以「心」換「心」,換來隱藏孩子心底的話語,卻又令人感覺愛莫能助。

這個學生心儀的工作很具挑戰性,「有想過將來工作時要犧性自己,但是也甘心,因為能幫到人!」聽到這裏,你對這個孩子,除了同情之外,還有甚麼?

學生的心聲好像耳熟能詳,不過,無論內容如何大同小異,甚至千篇一律,主人翁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眼前是天真的生命,這個時候,你怎能不大聲呼喊:一個也不能少!

老師,若你在身邊陪伴、支持,你樂意「以心換心」,讓這孩子痛痛快快哭一場,讓洶湧的熱淚蘯滌乾枯的心靈嗎?

怎樣把嫌多的「問題」學生,還原為不能少的珍貴生命?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