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不求光環、默默回饋:三代香港棒球人,細說香港棒球奮鬥史,展望棒球更好將來

【活一番專訪】棒球漫畫有人追看,棒球衫有人穿,棒球帽有人戴,可是身邊幾乎沒有一個會打棒球的人;棒球,可算是香港人既熟悉又陌生的運動,年前勵志電影《點五步》描繪的仍然是香港首支華人少棒隊沙燕隊,其實幾十年來,棒球的熱血和傳承在香港從未間斷,即使棒球運動似乎從未受到重視。

出心出力,香港棒球之父撒下熱血種子

被尊稱為「香港棒球之父」的李錦泉接受訪問時,完全展示他對香港棒球的使命感。「四十幾年前,我在香港推廣棒球時,幾乎沒有本地小朋友參加,因為他們負擔不了棒球的開支,又要制服,又要球具,又要參賽費。」經過李錦泉協調,香港少棒聯盟同意免除一切費用,並且提供一些舊器材供本地隊伍使用,為日後華人棒球發展,奠下基礎。

李錦泉對棒球的熱愛並不是空口講,更拿出真金白銀幫助基層兒童參加棒球訓練,其中包括他口中最成功的徒弟——李一強。

想當年,李錦泉每年也要到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威廉波特,出席世界少棒聯盟的年度會議。(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李一強出身屋邨基層家庭,週末沒有節目,哥哥去打壘球,將他帶在身邊,他便在球場上消磨一整天,「當時棒球是『有錢人』玩意,一般『屋邨仔』根本負擔不起,我只是隔著圍欄觀看別人練習和比賽,有時執下波,已經好開心。」

有一個週末,李一強沒到球場,李錦泉打電話到他家中尋人,李一強道出因為家裡沒錢,所以不能打棒球,也不會再到球場了,李錦泉二話不說,全數資助他參加少棒聯盟的訓練和比賽,這一通電話引出李一強為棒球的第一哭,也引領他迎接人生一個又一個高峰:以19歲之齡獲選本港第一代男子棒球隊隊長、代表香港棒球總會到美國深造,及後因為棒球的人脈進入金融界,更晉升至管理層,難怪他說:「是棒球『揀咗我』,所以我一世也要回饋棒球!」

李一強很感恩當年能夠成為熊貓隊一員。(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談到香港棒球未來發展,曾任香港女子與男子棒球代表隊義務領隊的李一強強調要專業化,「香港棒球必需要從教練培訓開始,提升水平,只要球隊能夠在國際賽上拿到好成績,便自然能吸引更多人參與棒球運動。」

感恩回饋,新生代冀望棒球專業化

「專業化」也是擁有香港現時最快投球球速的趙嗣淦之方向。趙嗣淦是香港首位職業棒球員,曾先後効力捷克、德國及澳洲職業棒球隊,年前回流香港後,開設「棒球補習社」,致力提升年輕一代球員的實力。趙嗣淦憑藉他旅外職業棒球隊的經驗,希望幫助香港每一隊棒球隊獲取佳績,「很多隊現在只懂練波,不太懂得個game點玩。」自六歲起對棒球著迷的趙嗣淦無法解釋自己對棒球的熱愛何來,「棒球重要得跟我的呼吸、血液無分別。」對於如何吸引年青一代加入棒球運動,趙嗣淦說不用特別用力的,「見到那個小朋友有著迷傾向,便下多些藥,若他們在新嘗試上有成功感,他們便會繼續。」

趙嗣淦坦言在職棒生涯中,從隊友身上學懂很多。圖為他在德國柏林效力職棒球隊「紅鶴隊」時攝。(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棒球三代人,努力承傳熱血,左起:李一強、李錦泉、趙嗣淦

香港第一本棒球書籍《棒球拾夢》源自作者王思澄希望打棒球的兒子更認識香港棒球歷史,幾經尋索,卻發現香港從沒有一本有關香港棒球的書籍,燃起她為香港棒球壇出一分力的想法,「香港棒球員的性格是好香港人精神的,如堅毅丶勤奮等,看到香港棒球由少數人的堅持下成全下來,我真讓人看到希望。」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