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寫在朋輩自殺之後

圖:活一番

文:梅麗琪、陳穎鋒(香港大學護理學系三年班)
[承蒙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見到與自己同齡甚至更年輕的生命悄然離去,總是令人惋惜。尤其是在這幾年間,學童及青少年自殺的問題一直都沒有遠離過我們的生活,沒多久就有一件自殺個案被廣泛報道。

對於我們還是一個學生來說,這亦是一個衝擊。究竟是甚麼因素、煩擾令我們這群年青學生這麼容易走上絕路?而我們作為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學生助理,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翻閱了形形色色的自殺個案的文件,更加有些感觸想與我們的朋輩分享。

作為學生助理,我們的工作是閱讀經死因裁判法庭裁決的自殺個案的文件,從中搜集自殺個案的數據,讓研究中心從學術角度了解自殺的危險因素與保護因素,以便社會各界更有針對性制定預防策略。還記得其中一個個案,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學生,因自責未能克盡己職而走上絕路,是多麽的令人痛心。更重要的是,這學生曾跟他關係友好的長輩談及這件事以及自己的感受。然而,有時候大家都忽略負面情緒背後的訊息,以及自殺者所發放的「死亡警號」。

作為朋友、家人或長輩,當他人找你談及情緒困擾時,我們可否放下手頭上的工作,細心聆聽他們的困擾呢?除了主動詢問當事人所面對的問題時,更可以鼓勵他們多講出自己不同的感受,使我們更加了解他們當下的情緒狀況。甚或乎,我們可以更加細心一些,多留意他們有否不尋常的舉動,例如偷偷地收藏自殺工具。遺憾的是,在有些個案裏,我們見到親人會對他們的被動、不積極而感到憤怒,甚至會衝口斥罵。但是,大家可有想到,無心的謾罵就猶如一塊大石投入他們的心湖,激起的漣漪,久久不散。你不會知道,這一句說話,究竟是令他們醒過來,還是令他們更加傷心,走上絕路。所以,我們要多聆聽、多體諒對方、多商討,令彼此感覺並不孤單。

當然,亦有零星個案是因為面對不同的學業壓力而尋死的。無可否認,現今的學生所面對的壓力就是學習業問題。其中一個個案也曾向友人表示因學業壓力太大而感到不開心,甚至表達了「想死」的念頭。有時,沉重的學習壓力或者會令我們透不過氣來。壓力的形成可以匆匆到來,亦可以慢慢醞釀。

現時的家長會為孩子挑選有助升學的課外活動,甚至送他們上補習班,為升學作好準備。學習不同事物與技能,擴闊體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小朋友喜歡嗎?享受當中的學習過程嗎?當學習變成一個負擔、一種壓力的時候,就會慢慢地對學習失去興趣,對他們以後的學習,也會面對的不同程度的困難。回想起以前我們參與的課外活動都是按自己的喜愛才參加的,到現在我們還記得上課時的那種喜悅的情緒。所以,「學習」是為了讓我們懂得更多!現在家長和教育界也在討論如何改善香港的教育制度,我們都希望以後的學習生活可以更快樂。

但改變制度需要時間,在等待之時,我們每一個學生又可以做些甚麼讓自己保持正向的心態呢?可以想想,「學習」是讓我們成長的重要過程。我們學會如何與「學習」相處,才不致令到「學習」成為我們的負擔。在面對學習壓力的時候,有時候不能只靠不斷的溫習、做卷和看書就可以解決的,過高的目標只會體驗到自己的無可奈何,令到失望感增大,徒添自己的壓力。但當我們壓力「爆煲」的時候,又會變得迷惘,究竟如何才可以離開這個困境呢?

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主動和知心好友訴說自己的困擾。有時候,當我們處於獨自一人的狀況時,很容易鑽入「牛角尖」。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正處於這個狀態時,我們亦要愛錫自己,嘗試找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境,釐清問題的根源和尋找解決的辦法,並讓他們陪自己走出那個境況。另一方面,如果你是那個得知朋友身處困境的人,當得知朋友明確或暗示地表達尋死念頭的一刻,更應該陪伴他們即時向專業人士求助。

因為工作需要,我們面對很多自殺的案件,分享過他們的故事,每一宗個案都令我們感到非常痛心。不過,亦因為這份工作,讓我們明白到,生活中有那麼多可以預防自殺的機會,如果我們可以多「關心」與「留心」,可以拉住他們、幫到他們,那該有多好。

 

轉載自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與你同行》專頁:
http://csrp.hku.hk/readersharing01/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