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教育與成長:聞道湛然

1961年,作者是最後一批香港小學會考畢業生之一。 圖:作者提供

在每個人生命週期的早期階段,教育 — 無論是正規的、或是非正規的,都發揮著關鍵性的重要作用,並在塑造個人生命成長各個階段中,成為了不可缺少的因素。

電車、渡輪與步行

1961年,12歲,是我從小學階段升入中學階段的開始。當時就讀的中學位於九龍深水埗區。我從五歲來港與父母聚會後,一直與家人定居在北角英皇道。

在每個上學天清晨,鳥未叫、人未醒時,12歲的我獨自步出家門,迎著清晨的空氣乘坐電車,聽著搖籃般的叮叮聲,似在安撫緊張的小心靈。我先到中環的統一碼頭(現稱中環碼頭),再轉乘渡海小輪前往九龍深水埗。然後,從深水埗碼頭,步行約半小時,才能到達九龍工業學校上課。

家母當時對這個漫長轉折的上學過程,評語是因我沒有在小學六年級會考取得更好的成績。(作者按:1961年是香港最後一次「小學六年級會考」,後改名為「中學入學考試」,俗稱「升中試」)

家母聲稱,如果我在香港教育署舉辦的重要公開考試中表現更好,我可被分配到港島的好學校,而不必要每天清早從港島北角,長途跋涉前往位於遙遠深水埗的九龍工業學校上課。

對一位青澀的青少年來說,我只能坦然承認責任在自己。然而,我確實很珍惜被分配到政府官立學校的機會。這樣,我能以負擔得起的低廉學費,繼續攻讀中學階段的課程。

自我回顧及反省

從事過境遷的角度來看,我生命早期的艱辛經歷,實際上是一種幸運元素。在後來展開充滿挑戰的人生之前,如此這般刻苦的經歷,實際上讓我奠定了堅毅而優良的人生路線發展基礎。

實際上,我十分珍惜那段特殊經歷的感受,並特意與青年人分享我的經歷和感受,因為他們的未來人生路途上,在不同階段中可能面對更大困難和挑戰。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新一代的年輕人,便能腳踏實地,向成功生活的路途上穩步前進。

1999年,作者獲頒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距離小學畢業,經過了38年。

從佛法得到的體會和饒益

直到目前為止,我個人生活經歷和體驗的回顧,可算非常有意義,並且是引起令人鼓舞的心聲。我深深相信此等經驗,至少是經過嚴謹檢驗的,也能重新引證。我也傾向相信,這不是偶然發生的一系列情境和事件。

依據佛教的根本哲理「因緣果報」概念,我深切體會到當中的深層意義。通過對佛法的個人反思,我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深深受益於這種哲理和奇妙而嚴肅的佛教信仰。

「一位居士的反思」系列之一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