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庫】手機成為野生動植物瀕臨絕種幫兇?

身型有份量,羽毛色彩斑斕,還有獨特叫聲,這些特點令野生松雞成為觀鳥人士和自然生態攝影師的追訪目標。不過松雞的數目一直在減少,蘇格蘭的生態保育專家指出,民眾到松雞棲息地拍攝,然後在社交媒體發放照片和帖文,是令松雞瀕臨絕種的「幫兇」。

蘇格蘭的生態保育專家勸諭民眾不要到松雞棲息地尋找牠們的影蹤。(圖片來源:Nature Picture Library/Alamy)

蘇格蘭目前只有大約530頭野生松雞,主要聚居於蘇格蘭凱恩戈姆山(Cairngorms)國家公園一帶。儘管蘇格蘭有法例限制遊人在野生松雞的繁殖季節騷擾牠們,但熱心的觀鳥者和攝影師未有因而卻步。在2022年的繁殖季節,執法部門在雄性松雞求偶地點阻截了17人。有一位攝影師為了拍攝松雞,不惜將躲藏在繁殖點的松雞趕出來,因而遭拘捕。松雞保育項目的經理羅拔遜指出,人類的干擾增加了雀鳥的壓力,令牠們不敢或延遲回到繁殖點,影響繁殖的成功率,而這種影響是無法逆轉的。

大批觀鳥者對雀鳥的繁殖活動造成干擾。(圖片來源:Steve Young/Alamy)

羅拔遜指出,對於稀有物種,這是災難性的干預。一些攝影師將野生松雞的相片和所在地點資訊在社交媒體公諸共好,結果惹來更多遊人到訪。他表示:「我們曾經聯絡有關攝影師,請他們把相片移除或收起,但他們大多數因捨不得放棄數以千計的讚好而拒絕。」

西澳洲伊迪斯科文大學(Edith Cowan University)野生生態高級講師戴域斯博士(Robert Davis)在環境科學期刊《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Journal》發表論文,指出在網上發放展現生物多樣性的動物或植物照片和帖文,對生態保育帶來負面影響,因為有關帖文呼籲網民關注某地方的瀕臨絕種動物或植物,效果是吸引大眾蜂擁而至,甚至引人犯罪──不擇手段,例如用餌或播放雀鳥叫聲的錄音,以引誘雀鳥出現。
戴域斯與同樣是生物學家的妻子合力撰寫研究論文,目的是減少遊人侵犯自然棲息地和脆弱的野生動物。

他以在澳洲罕見的示巴女王蘭花(The Oriental Queen of Sheba Orchid)為例,不少人在社交媒體看到這種十年開花一次的蘭花相片,於是按圖索驥尋訪,結果同一株野生蘭花在網上不斷有人「打卡」。戴域斯表示:「幾百人去看同一棵野生蘭花,蘭花遭到損害或採摘的風險非常高。」

聚居在中國江西省的黑喉噪鶥,就因為被生態攝影師騷擾得太厲害而改變築巢的地點。在蘇格蘭北部,鶯鳥亦為了逃避前來的攝影師,放棄原來的棲息地。今年8月,威爾斯有一位攝影師因為騷擾一隻在築巢的蜂鷹,被罰款1,600英鎊。

在中國廣西南寧濕地,攝影愛好者用鏡頭守候瀕臨絕種的紅䴉。(圖:NurPhoto/Getty Images)

社會迅速數碼化也在推波助瀾。自然歷史學者盧雲(James Lowen)分析,現在於網上分享照片愈來愈容易,愛好野生生態攝影的人也多了,但他們對有關操守和生態影響的意識不足。他主動把著作最新一版中的松雞相片拿走,減少吸引觀鳥者尋訪松雞。

社交媒體可謂是雙刃刀。蘭凱恩戈姆山松雞保育計劃去年推出Lek It Be行動,在網上呼籲公眾不要前往松雞繁殖地方。行動初步見到成效,在最近的繁殖期,到當地尋找松雞的攝影師、觀鳥者和遊行團減少了55%。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