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正念修習的「心船」──持戒之舟
在現今香港流行的西方正念中,有很多傳統的要素是被忽略了,我認為這是和中西方的學習文化有關。西方的學習傾向以科目專精來發展,所以社會學、心理學、物理學、人類學等等各個領域得到深入的發展。
在現今香港流行的西方正念中,有很多傳統的要素是被忽略了,我認為這是和中西方的學習文化有關。西方的學習傾向以科目專精來發展,所以社會學、心理學、物理學、人類學等等各個領域得到深入的發展。
某天,師父問我:「如果有人跟你說:『Christine,你的分享很感人,很動聽,很有啟發性!』你聽後會有何感覺和反應?」我答:「我當然會感到高興和滿足。」「若果別人跟你說:『你的分享很無聊,很沉悶,毫無啟發性!』你又會有何感覺和反應呢?」他再問。「我會感到不舒服,也會難過和疑感。」我回應說。
您是否在生活中遇上親人、朋友、同事無意識地說話,囉唆兼乏味,沒完沒了地數算陳年往事,而您感到不知所措,想打斷又怕破壞關係?
你有沒有試過當你憤怒時,完全無法控制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也不懂得如何停下來?
我每天靜坐、祈禱、交托,祈求上天憐憫。我碰觸了很深的內在,感到很害怕,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被批評,害怕無面子,害怕被拋棄。我感到壓力,很想逃避。
每個人都希望做自己,修行之人更是一生都在學習了解自己。今天希望從正念修習的視角來談談如何做自己!
上文提及我在探問:「為何我要那麼用力去表達?」「除了發現『表達』和理『理解』是我當下很重要的需要外,還有甚麼嗎?」
上文提及我為某機構帶領一個網上課程,上了第一堂後,我們覺得這是相當不錯的一堂課,卻沒料到收到對方「官腔」、「冰冷」的回饋…⋯我於是致電對方傾談,我發現雙方對理解「單向」存有差異,以及對參加者的要求也存有差異。
我們習慣看看自己的新一年運程,可能會參考風水、八字、斗數或星座等等。在正念修習而言,我們該如何看待以上的事情呢?
正念(Mindfulness)在香港已成流行用詞,但顯然各門各派有著不同的定義和學習傳統,同時彼此的修習目的也有所不同。有些傳統是以減壓放鬆為主,有些傳統是超生脫死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