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南極近日發現有白雪變成鮮紅一片!「西瓜雪」預警甚麼?

烏克蘭在南極的研究設施沃納德斯基研究基地(Vernadsky Research Base)的科學家,近日發現鄰近的雪地被染成大片腥紅色。科學家解釋,雪地染紅,其實是「極地雪藻」大量生長所致,這種情況可能與全球暖化有關。

南極近月出現不尋常高溫。今年2月7日,阿根廷研究團隊在南極的埃斯佩蘭薩研究站(Esperanza research station)錄得攝氏18.3度的新高溫紀錄。2月13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洲西摩島(Seymour Island)更錄得攝氏 20.75 度的高溫,是南極地區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 20 度。

今年2月24日,烏克蘭科學及教育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在社交媒體上載了幾張相片,顯示該國在南極加林德斯島(Galindez Island)的沃納德斯基研究基地外的雪地,變成了一片血紅色,派駐當地的科學家說,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個星期。

拍攝照片的烏克蘭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kraine)海洋生態學家安德烈‧佐托夫(Andrey Zotov)解釋,雪地變成紅色,是因為極地雪藻(Chlamydomonas nivalis)從休眠狀態開始甦醒,並迅速大量繁殖所引致的。

極地雪藻是一種單細胞海藻,屬耐寒植物,能在北極和高山等惡劣環境生存。極地雪藻在冬天冬眠,當春季來臨,陽光變多、冰雪融化時,就會迅速繁殖。

年幼的極地雪藻呈綠色,有一對稱為鞭毛(flagella)的尾,能幫助它在水中游動。過了一段時間,極地雪藻發展出獨特的適應能力,能在極端環境中繼續生存,包括生成了第二層絕緣細胞壁和一層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外觀亦由綠色變成橙或紅色。類胡蘿蔔素亦有助吸收熱能和免受紫外線輻射破壞。

南極的「極地雪藻」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證明氣候暖化的趨勢更加嚴重。科學家更指出,由於冰雪變成紅色,反射的日光減少,使冰雪吸收更多太陽輻射,提升融化速度,也加快了冰雪融化的速度,有促進暖化的作用。

據悉,早於公元前三世紀,希臘哲學家阿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作品中,曾經描類似的現象,後來有人稱之為「紅雪」和「西瓜雪 」(Watermelon snow),因為這種藻類不但令白雪染成紅色,而且還帶有新鮮西瓜的氣味。

1818年,英國極地探險家約翰‧羅斯(John Ross)率領的探險隊,在開闢穿越加拿大北極群島,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時,也曾發現有粉紅色的雪,當時他還以為這是含鎳和鐵等金屬的隕石。

美國麻省尼可爾斯學院(Nichols College)的冰河學家莫里‧佩爾托(Mauri Pelto)表示,21世纪前,南極陸幾乎從未發生過同類事件,隨着全球氣溫上升,這種現象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