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拉薩迎來首個夏天,這裡再不是「無夏的區域」

一直以來,西藏是很好的避暑旅遊的地點。西藏高原山地氣候,冬寒夏涼,六、七、八月間吸引大量遊客。

然而,西藏首府拉薩今年錄得自1955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的溫度,首次「進入夏季」。冷飲和電風扇等,少有地成為熱門產品。

根據中國氣候季節劃分標準,一個地區的氣溫必須連續5天都超過攝氏22度,才能說是進入夏季,而拉薩今年6月25日至29日,出現連續5天達標,這為拉薩迎來「第一個夏天」。

除了拉薩首次入夏,西藏多個地區也迎來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高溫,包括貢嘎、尼木、加查等地區今年6月24日分別錄得達到31.0℃、30.1℃、32.6℃的最高溫度,亦打破這些地區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溫度。

這段期間,拉薩的雨量亦較平時減少於30.8%,是十年來雨量最低的一年,打擊農作物生長,當局已計劃製造人造雨。西藏自治區氣候中心副主任石磊表示,在氣候暖化的大環境下,西藏個別城市亦有可能達到入夏標準。

西藏緯度與武漢和南京相若,絕大部分地區是位於亞熱帶,但由於西藏所處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達4,000公尺以上,天氣嚴寒,雨量稀少,全年溫差很少,拉薩及一些地區,被稱為「無夏區」。

西藏過往沒有夏季,但僧侶也會有「結夏安居」或「雨安居」(梵語:varṣa,即雨的意思)的修行。由於印度雨季長達三個月,在這段期間,僧侶不會隨意外出,而會齊集一起修行。據了解,安居制度始行於印度古代婆羅門教,後為佛教所採用。

此外,由於在盛夏期間草木繁盛,蟲蟻眾多,僧侶怕出門踏傷蟲蟻和草木。所以僧侶夏天不出門,也是為了保護生命,並利用這段時間安居修行。西藏雖然沒有長長的夏季和雨季,但僧侶仍然會實行「結夏安居」或「雨安居」。

由於西藏氣候不適合大部分農作物生長,加上交通不便,藏人很少吃到蔬果。僧人跟一般平民一樣,以糌粑、酥油茶、甜茶、奶渣、青稞酒、牛羊肉等作為主食,這些歷來都是藏族人民的傳統食品。

藏傳佛教對僧尼的飲食有着自己的規定,最重要風乾的生肉。乾肉的製作方法極為簡單,首先將肉切成條狀風乾,待水分全部蒸發後將肉乾儲藏起來,食用時用刀割下即可。此外,他們只吃「三凈肉」,何為「三凈肉」?就是不見、不聞、不疑,即非親眼見這些肉類被屠宰;不聽見動物被殺時哀叫的聲音,還有這些動物不會「疑為己殺」,即要肯定他人不為自己而殺生。

傳統上,藏傳佛教僧侶只吃牛羊肉,不會吃飛禽、魚類、驢、馬和狗肉等。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正能量新聞】美國八旬老婦圓60年賽車夢想

「我的手扶着方向盤,心在狂跳,腎上腺素的作用由腳開始,繼而是手臂,再去到雙手。嘩,我的夢想成真了,我在真正的賽車跑道上駕駛賽車!」83歲的波比(Bobi Oxford)興奮莫名地憶述她最近的賽車體驗。

圖片來源:Innocean/pocstock

【共融社會】滑浪者都是白人?非裔媒體創作人發起行動 糾正AI偏見

大衛‧密茲芬(David Mesfin)在製作一齣有關黑人滑浪文化的紀錄片時,嘗試用ChatGPT和其他GenAI工具為影片生成非洲滑浪者的影像,可是得出的成品一律是白人。在埃塞俄比亞出生、少年時代移居美國的他對此大惑不解:「這些系統顯然沒有將我們(黑人)放在眼內。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遭科技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