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庫】在大腦植入微型裝置 讓嚴重抑鬱症患者可自助治療

科技日新月異,醫療程序也起革命。以往必須在醫院進行的治療,現在可以由病人自行在家操作。有科技公司研發出一款大腦植入裝置,讓抑鬱症患者用小如錢幣的工具,即可自助進行電激療法和監控病情變化,改善症狀。

美國加州科技初創公司Inner Cosmos開發了聲稱可治療抑鬱症的大腦植入式裝置,它的體積細小,因此有「數碼藥丸」的稱號。這套裝置以傳統的經髗磁刺激(TMS)療法為基礎。TMS是利用磁場轉化為電流,以刺激大腦神經細胞,從而改善嚴重抑鬱症症狀的醫療程序。

這套植入式儀器今年初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進入人體測試階段。裝置由兩個組件組成,一是大如指甲的電極片,二是如硬幣大小的小盒子。用家需要接受小手術,將微型電極片植入頭顱骨,然後即可自行進行療程。

用家只需將小盒子放在頭頂左前方,對應與抑鬱症有關的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腦區。小盒子與頭顱裡的電極片磁力相吸,因而附在頭髮上。小盒子會發出訊號,指令電極片輸出微電流脈沖,刺激腦部與抑鬱症相關的區域。該腦區負責與大腦的工作記憶、決策和自我控制等重要功能,亦與我們決定事物的優先次序有關,包括在主觀喜好和客觀有利兩者之間作出抉擇,而抑鬱症患者時常會陷於這種矛盾狀態中。

Inner Cosmos開發的腦植入治療抑鬱症裝置,體積細小。

早在100年前,醫學界就開始採用電流刺激療法處理嚴重抑鬱症個案。Inner Cosmo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梅朗・吉柏斯(Meron Gribetz)觀察到,抑鬱症患者一般欠缺動力,難以配合連續20天見醫生,接受TMS療程。吉柏斯10歲時確診患上過度活躍症和專注力不足,由那時候開始,他就對神經科學產生濃厚興趣。

抑鬱症是全球最多人罹患的慢性疾病,在新冠疫症爆發前,估計有2.4億多人有抑鬱症。專家亦推算,2030年前,精神病會令全球損失160兆美元,包括醫療開支和生產力減低等。單在美國,每年有1.4億人使用改善專注力和抑鬱症的藥物,人數比iPhone用家還要多。
在吉柏斯眼中,那是龐大的市場。他與神經外科醫生Eric Leuthardt合作,開發了植入式的人腦─電腦界面,將TMS變成可以自助的程序。精神科醫生除了可為病人設定個人化的療程,亦可透過流動應用程式,遙距監察病人的狀況。

他認為:「科技就是未來的醫藥業。我的目標是令用家不必單靠藥物,也可以便捷地管理自己的病症,他們只需用智能手機,開動應用程式,就可以在家裡用這套工具自助治療。」

用家還可以用應用程式查閱自己的情緒量表和抑鬱症症狀圖表,程式並會分析數據,然後作出電激時間和強度的建議。植入的電極片亦可隨時監察腦部神經元的活動。吉柏斯表示,相關技術可望進一步發展,應用於抑鬱症以外的其他認知失調問題。

莎拉是植入式腦電激裝置的首位試用者。她有嚴重抑鬱症,試過藥物和傳統的電流刺激療法,都不奏效。莎拉植入裝置和接受治療一年多後,在傳媒訪問中說:「使用這微型儀器後的幾星期,我的自殺念頭消失了。以前身陷嚴重抑鬱時,眼見所有東西都是醜陋的,現在我的生活變得開心了。」

斯坎戈斯博士為莎拉測量反映抑鬱病情的大腦數據。(圖片:bbc.com)

負責該項實驗的加州大學的精神病學專家斯坎戈斯博士(Katherine Scangos)解釋,每當裝置在莎拉大腦的「抑鬱迴路」偵測到某些症狀的生物指標時,便會發出歷時6秒的微電流,刺激稱為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的位置,這可以減輕莎拉的抑鬱感覺。研究人員還在莎拉的大腦杏仁核內發現一個大腦活動區,可提供訊息以預測症狀何時最嚴重。

研究團隊表示,需要對這一種療法進行更多研究,看看是否能幫助其他嚴重抑鬱症。

市場上有幾間初創企業都在積極研發類似的植入式腦神經治療技術,最為人注目的是Elon Musk投資的Neuralink,以及微軟的蓋茨和亞馬遜合資的Synchron。曾經有傳媒引述知情人士報道,Neuralink早年在測試過程中殺害了1,500隻動物,惹來關注動物福祉的團體不滿。該公司曾公佈實驗片段,顯示腦部植入了晶片的猴子,懂得操作鍵盤,玩電競遊戲。兩間公司研發中的技術已獲准在癱瘓人士身上做實驗。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