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同理心的表現差異

撰文: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育心理學家呂畇俠

早前收到讀者來信,談及自閉症人士的同理心問題。同理心是一種能夠代入他人處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他/她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有助我們恰當地與人交往。這個看似簡單的能力,其實涉及複雜的理解和表達過程,包括解讀對方的思想、明白他/她的需要和感受,並作出適切的回應。

例如小英這名有自閉症的學生,放學回家時看到媽媽愁眉苦臉獨坐一角,想了想後便靜靜地回到自己的房間做家課。小英看似「冷漠」的表現,可能是基於她掌握別人的處境和感受有困難,未能理解媽媽不開心和需要關注,所以便按日常的流程行事;小英也可以是明白媽媽的感受,對「媽媽不開心」感到緊張,想到自己不開心時需要獨個兒冷靜,於是她回房間不打擾媽媽。前者涉及情感理解上的不足,後者則關乎能否合宜地展現同理心。

自閉症是一種譜系障礙,個別差異很大;有些自閉症人士有時表現得同理心不足,背後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論。不少自閉症孩子在解讀別人思想和感受方面,的確發展得比同齡的孩子慢,會有根本的理解障礙;但很多高能力的成年自閉症人士,可能在理解上的發展已較為成熟,只是在表達同理心上有所不足,以致容易讓人誤會他們未能體恤別人。

同理心能使我們與人相處時更和諧。不論是誰,若能換個角度,從別人的想法、感受和處境去理解他們的行為,便能更有效地解決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並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延伸閱讀: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

自閉症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症)是一種發展障礙。自閉症人士通常都呈現出在社交溝通及行為兩方面的困難。

近年,世界各地確診的自閉症個案數字均持續上升。自閉症個案於香港亦見增加。根據教育局數據,於主流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生人數,五年內增長了一倍,以每年約20%的增幅,由2009/10年度的2,050人上升至2017/18年度超過一萬人。

因應就讀於主流中小學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學生之需要,「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聯同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育局、非政府機構及全港中小學,為自閉症譜系學生及其家庭和學校提供為期三年的支援。

文章由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經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提供,首刊於蘋果日報「打開自閉心」 專欄,《活一番》獲授權轉載。《活一番》希望提高社會對自閉症的了解,展示自閉特色人士正面積極的一面,促進社會共融。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