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意圖再成為「北非雄獅」,埃及正在沙漠上興建新首都。這個夢想能實現嗎?

從埃及首都開羅驅車向東,很快就進入荒漠當中,這裏四周週沒有河流,沒有樹木,杳無人煙。行駛40多公里後,前方出現一片工地,多座大樓正在興建中,這就是埃及的新行政首都。

距離行政首都的首都國際機場(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已於今年七月初試用,為期一個月,啟用後與在今年一月開幕的斯芬克斯機場(Sphinx International Airport),一同分擔開羅國際機場的負荷,成為進出新行政首都的門戶。

埃及首都開羅大都會區容納了二千多萬人,集中了埃及五分之一的人口。市中心人滿為患,房屋配套、交通基建等均追不上人口的膨脹速度,埃及政府一直設法減低開羅的擠迫情況。

埃及政府在2015年3月的埃及經濟發展會議(Egypt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ference)上,公布了興建新首都的計劃。新首都的範圍達700平方公里,與新加坡的面積大小相若,全市可容納五百萬人,市內除了政府行政區域、商用摩天和住宅大廈,還有85層高的非洲第一高樓,以及相當於紐約中央公園兩倍面積的綠化帶。

有人認為,埃及興建「新首都」,最終目的是希望重振被稱為「北非雄獅」的埃及在中東的影響力。2011年席捲北非的「阿拉伯之春」革命,讓埃及從強人政治過渡到民選政府,現時國內政局漸趨穩定。新首都的建造,無非都是希望把埃及的核心改頭換面,變成一個真正具國際競爭力的大國。

2014年當選埃及總統的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在2018年3月開始他的第二個任期,他坦言希望恢復埃及作為阿拉伯世界領袖的地位。埃及人們相信新城能吸引新的外國投資和跨國公司進駐。

以古以來,埃及的發展同尼羅河密不可分,尼羅河流域只佔埃及全國面積的5%,但全國95%的人口卻集中在該區域附近。埃及過去曾嘗試開展多個「沙漠之城」的大型建築計劃,以分散過度集中的人口,但都未見成功。

1970年代,時任總統薩達特(Anwar Sadat)在開羅東北部的沙漠地區建設了齋月十日城(10th of Ramadan),目標是建設成一個工業為主的衞星城市。當時政府以各種優惠吸引家庭式工廠遷入,從事塑膠、造紙、製衣和醫療用品等生產。

然而,齋月十日城始終無法發展起來,由於該市鐵路遲遲未建成,工人須從附近的村落往返上班。此外,水源依賴地下的蓄水層,容易受到污染。齋月十日城預計到2023年有210萬人口,但現時只有65萬居民。

1990年代,埃及亦曾創建一個名為伊赫扎伊德城(Sheikh Zayed City)的都市。當時穆巴拉克總統(Hosni Mubarak)以低於市價,將土地售予發展商建屋,吸引開羅的富裕階層遷入。居民的獨立屋內有人工湖、游泳池和哥爾夫球場等,居民購物可以乘車到大型商場和超級市場,但街上行人稀疏、冷冷清清,居民像生活在一個一個孤島上。目前該市有大約15萬居民,是當初的預計可容納33萬人的一半,其中70%以上是富裕階層。

埃及新城市社區管理局(New Urban Communities Authority)現時有近20個新城市發展項目,分佈全國各地,總計可容納3,000萬人口。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