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歐洲最大型的垂直農場開始投產。這間位於丹麥的廠房使用綠色能源、極度省水,農作物還會聽音樂⋯⋯

位處北歐的丹麥冬季很長,氣候嚴寒,每年適合農作物生長的時間只有約三個月,蔬菜主要依頼入口,在那裏發展農業可說是困難重重。然而今年一月,在首都哥本哈根市郊的塔斯查普(Taastrup)區,一個號稱全歐洲最大的規模的室內垂直農場開始投產。

這間垂直農場由丹麥的「北歐豐收」(Nordic Harvest A/S)和台灣的源鮮集團(YesHealth Group)聯合發展,預計首季將收成約200公噸作物,全年可生產1,000公噸的蔬菜。

走進佔地超過7,000公尺、由飛機庫所改裝的廠區,會以為來到了高科技公司。高達十公尺的廠房,全以紫色燈光照明,放滿高14層的層架,密密麻麻地種了各種蔬菜和香草:黑葉芥蘭、小松菜、青江菜、冰花、羽衣甘藍等,全部採取水耕方式種植。

廠房以20,000多個「LED」燈泡24小時照明農作物,除此之外還設有5,000多個資料點,讓AI系統全天候監察作物的生長情況。此外,這裏種的蔬菜也聽音樂。根據源鮮農業生技公司內部研究指出,聽音樂的菜,葉子長得比較厚實,重量也會因此增加。

「北歐豐收」創辦人兼總裁安德斯.雷曼(Anders Riemann)說:「我們提供一個全年生產的本地化、可持續發展農場,不會對環境造成損害。」

「北歐豐收」的垂直農場雖然位於丹麥,但農場的照明、灌溉和自動化運作系統,卻來自源鮮集團。

公司董事長蔡文清未滿14歲時就開始做模具學徒,之後賣過水果、開過餐館,參與創辦了光電公司州巧科技,一度擔任董事長。2008年,時年44歲的他突然診斷患上肝癌,而且已是末期。他說:「醫師說化療、電療都來不及了,我的肝臟已經長滿了腫瘤,唯有換肝才有機會續命。」

蔡文清說,這刻幾乎像被醫生判了死刑。他用食療法,每天把高麗菜、青花菜、西洋芹、綠色苦瓜、胡蘿蔔和蘋果等蔬果榨汁來喝。他擔心蔬果有農藥,於是乾脆自己動手種菜,在發現土壤水污染問題嚴重後,又改為水耕。

安德斯(左一)和蔡文清(中)

最令人意外的是,透過飲食養生、清腸排毒等療法,蔡文清肝臟的腫瘤居然消失了,同時也啟發他轉行投入生產健康食材的行業。他自組研發團隊,於2013年成立「源鮮農業生物科技公司」,培植無農藥、無污染的新鮮蔬菜。

在地球的另一邊,安德斯.雷曼四年前成立了一家公司初創公司「北歐豐收」(Nordic Harvest),並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蔡文清的丹麥籍女婿。

今年50歲的安德斯在銀行工作多年,有一天下班時突然有感而發,覺得人生的意義應該不只於此,思考可否找到一些對社會更有貢獻的事情。他發現,農業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尤其丹麥的氣候和環境,一年大部分時間都不適合農作物生長,所以在丹麥,大部分新鮮蔬果需要依靠進口,而且價錢昂貴,品質也不好。

當安德斯開始尋找世界各地先進的農業公司時才發現,原來遠在亞洲的台灣,早已發展出可以克服氣候生產蔬菜的技術,便遠道越洋取經。他與蔡文清協商了一年半後,才議定合作開發計劃。

「北歐豐收」這個垂直農場全部使用綠色能源。丹麥的風力發電甚為發達,全國大約40%的用電是來自於此。安德斯表示:「我們的垂直農場的用電100%來自風電,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他又說,農場每公斤作物只使用一公升的水灌溉,用水量比地下農場省40倍,比農地種植省250倍。

雖然沒有土壤或日照,但是由於LED燈泡24小時不間斷照明,這裏栽種的作物每年能收穫15次。

垂直耕作約於10多年前興起,現時以美國的發展最蓬勃,但在東南亞亦開始普及。歐洲雖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相信有「北歐豐收」的成功經驗作借鑒,周邊國家都會開始參與。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