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留意重要徵兆,判斷孩子是否需要見輔導員

在現今社會中,小朋友的壓力實在不比大人少,面對沉重的功課和考試、老師家長的期望、同學交友上遇到的困難……可以想像,為甚麼會有越來越多兒童情緒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擾,而且出現令人難過的兒童自殺個案。

心理健康專家認為及早治療有助孩子重拾健康快樂人生。然而挑戰在於家長如何可以察覺自己的孩子需要接受輔導員的幫助,專家提議家長留意以下跡象和行為。

情緒

所有人,包括孩子都有情緒,家長不用過份恐慌,但必需留意孩子不安情緒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以判別孩子是否需要協助。

羅斯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協助臨床心理學家史提芬.邁爾斯(Steven Meyers)博士表示:「 幾乎所有孩子都會在某些時候發脾氣,家長需要留意情緒失控情況是否持續,而且是否涉及傷害別人或自己身體。」

「如果你的孩子的行為已經嚴重阻礙他們的日常生活,例如,經常被老師投訴、或導致父母經常上班遲到,那就是一個危險信號 。」

邁爾斯博士提議家長透過文字紀錄來觀察孩子,「這樣有助客觀觀察,而不是父母的主觀感覺,而且紀錄有助兒科醫生了解孩子的具體行為。」

睡眠和飲食

父母同時可留意兒童的睡眠和飲食習慣是否出現了變化。邁爾斯博士解釋:「心理障礙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表現出來的疾病,如多動症,通常很容易被發現。第二種是內化障礙,包括焦慮和抑鬱,這可能更難以發現,因為這些症狀主要是思想和感情受到干擾而非行為表現。」
而不正常的睡眠和飲食習慣或突然的改變可能就是內在情緒變化的表徵。

身體線索

若父母發現孩子常常抱怨頭痛或肚子疼,便要多加留意,尤其是還未有能力以語言表達情緒的孩子。因為心理健康問題會直接影響身體,頭痛或肚子疼與壓力有莫大關係。

家族病史

若家族中有人患有情緒病,父母就要多加留意孩子。基因決不是命運,只是提醒可能會有更大機會發生。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感到擔憂,首先保持專注於聆聽的模式,讓孩子多說以了解細節,若仍然擔憂,不妨帶到孩子到專家那裡開始尋求協助。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