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命啟廸】讓「它」成為他們身體的一部份──為身障者創作與眾不同的義肢…

英國爸爸班緊握兒子小小的義肢,別有意思。

「義」有多重解釋,既解作「正道」,亦可解作「假的」,如何為「假」的肢賦上「正道」,正好反映社會如何看待截肢人士的權利。英國爸爸班(Ben Ryan)因不滿現在的嬰兒義肢技術仍然停留在70年代,不單外貌醜陋,而且無法配合孩子的成長需要,所以自行使用遊戲機配件和3D打印機,為截肢兒子製造更易配戴的義肢。我們還要介紹英國義肢設計師蘇菲(Sophie de Oliveira Barata)和她的希望——義肢不僅讓因為意外事故而失去身體軀幹的人恢復外型,更燃起人生的夢想。

英國安格爾西島的素利(Sol Ryan),出生10天便因嚴重血栓而需要切除左前臂,醫生說要1年後才可以安裝義肢,還只是「裝飾」用途,並不配備手的功能。至於可以由Sol自己控制的電動義肢,則要等上3或4年後。爸爸Ben不願兒子錯失嬰兒早期左右腦發展關鍵的時間,所以專心研究製造義肢的方法,並找來大學裡創新科技實驗室研究員幫忙,成功用電子遊戲機配件加上3D打印機製造出仿生手臂。設計的特點在於以手肘骨頭擠壓水壓墊,讓液體透過管道向下流動,觸發機關,令「手指」張開,無需使用電池。Sol現在兩歲,透過控制義肢來拾起地上的東西,對他來說毫無難度。爸爸Ben興奮表示:「他可以獨立完成九成以上同齡孩子可做的動作。」爸爸當中得到啟發,成立公司,專門研究改良義肢技術。

素利是個活潑小孩,運用義肢他可以獨立完成九成以上同齡孩子可做的動作。

蘇菲本來是一位電影特技和道具專家,挾著倫敦藝術大學一等榮譽學位,長於用各種材料製作逼真的道具。經過八年經驗累積,蘇菲的技術更臻極致,能將道具義肢造得極為逼真並且能應用在截肢者身上。但她心裡感到,義肢終究是義肢,截肢者對成品要求得愈逼真,內心其實更深藏著遺憾,她開始思索如何做出富有美感、真實,且符合身障者心理需求的義肢,直至她遇上一個叫做寶莉安娜(Polyanna Hope)的小女孩。

蘇菲展開她的「另類肢體計畫」,探索義肢的可能性(相片:另類肢體計劃)

寶莉安娜在兩歲時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右腿,從此她經常要到蘇菲的工作坊請她製作仿真義肢,成為那裡的常客。寶莉安娜七歲時,告訴蘇菲她想要一條與眾不同、充滿卡通和色彩的腿。女孩的小小願望,讓蘇菲理解到義肢對截肢的意義——義肢不只是彌補身體的缺陷,必須成為肢體的延伸,還要是身體與科技藝術的結合。於是蘇菲展開她的「另類肢體計畫」。

寶莉安娜啟發了蘇菲理解義肢的意義(相片:紐約時報Nadav Kandar)

往後,蘇菲不斷為截肢者製作獨一無二的義肢,讓他們重拾自信,她還用3D列印技術幫一位在阿富汗戰爭中失去左腿的退伍軍人萊恩(Ryan Seary),製作一隻超擬真義肢。她以機械化的腿部肌理結構和「有血有肉」的腳部設計相結合,讓義肢逼真無比。蘇菲仍然繼續在義肢的舒適度、靈活度和美觀中找平衡點,為有需要人士製作最「合適」的義肢。

萊恩配上他的超擬真義肢(相片: Omkaar Kotedia)

班和蘇菲設計義肢的原由、過程和目標各異,但他們同樣期許一個更創新、更開放、更關愛、更美好的世界。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