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慧】融合教育的軟功 ── 心愛教育系列之八

作者陳明明老師在中學任教多年, 始終擁抱熱誠, 學生就是自己的孩子。現在退休了, 為”活一番” 寫了這組文章, 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看教與學, 看這個世界。他希望藉此和老師 – 尤其是新入行的年青老師 – 分享和交流。歡迎回饋!

融合教育是禍是福,似乎還沒有全面的研究報告。但,無論校方,教師都怨聲載道,家長也甚少正面評價。

一個課室之內,有讀寫困難,有注意力難集中,有情緒容易失控……有些確診了,有些是疑似,有些服藥後能安坐一段時間,有些從來都抗拒服藥。結果是擾擾攘攘,老師難以暢順施教,就算屬於「沒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也不見得容易安心上課,有效的課堂學習變成奢望。到底孺子可教嗎?前線老師如何是好?

憑著一顆愛心,一點教育熱誠,管用嗎?

新老師接受師資培訓時,一定接觸過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方法,認識不同類型的特殊教育需要。正式走進課室,面對的又是甚麼境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SEN)數目持續增加,融合教育的壓力有增無減,有學校已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最惡劣的更覺束手無策。本著有教無類的精神,看在眼裏,實在難過!

一方面,即使在教育系統提供的專業支援下,學校仍需要運用資源,領導不同科組相互配合,為SEN「度身定做」學習內容和進度,更要尋求其家長以及外界專業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對「不幸」的孩子日常行為的規範、學業評分與升級的準則等,無論採用一視同仁的安排,還是另作酙情處理,都可能受到其他同學和家長的質疑。以上這些「硬功手」要操作穩妥,殊不簡單,「軟功夫」又如何呢?

可曾想到班級經營?這方面,外國的專業經驗很多,本地的探討也有,學校一般較少談及,遑論有計劃施行。在香港中文大學一個關於照顧學習差異的研討會上,主講的專家提到:建立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學習效能的其中一個必須的基石是班級經營。

班級經營,最好當然是整個教師團隊一致行動,無論怎樣,班主任是責無旁貸的。除了剛入職的第一年,新老師當班主任已是非常普遍。既然如此,藉著班主任這角色,在自己和同學相處的小世界裏,可有一些秘密工程嗎?

可能會懷疑班級經營是自作多情,必定徒勞無功;又怕多做多錯,誤踏「地雷」!其實,不經營(袖手旁觀,任由一班學生「自由」發展,事故發生後才來追究責任),也是一種經營手法。有策略的班級經營,既屬預防性,也是幫助學生開拓生活幅度的工程呢!

要起步,校外資源多的是,要參考關於班級經營的理論、施行策略和要訣等的資料,輕而易舉。校內,學校的校訓、宗旨、格言等,一定是導人向善,講愛心,講尊重,講合作的。所以,就算是獨力嘗試,也不用我行我素,花點心思,把班級經營的方向緊貼學校文化,配合學校日常的工作和活動等,便不覺得節外生枝,百上加斤,反而是相輔相成。

另一方面,細心留意前輩老師的手法:有心的老師默默耕耘,很多時習慣用不同的話語表達班級經營的概念和效果,究是「無名」也有「實」啊!多多請教,參與研討或與人分享便是。

既然融合教育政策暫時沒有逆轉的可能,何不放下顧慮,既接受差異,也照顧差異,「軟」、「硬」兼施,令一班同學(不管能力有多大差異)孕育接納多元文化的胸襟和樂於互助的態度,以及增進學習的動力,也算是做福所有孩子啊!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