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人性化服務是回應學童自殺出路

6637_20130327_GK

文:李緹瑩
圖:生命恩泉

編按: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提醒大眾,給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十分重要。作者身為青少年社工,對香港小學輔導服務的非人性化招標制度,提出質疑。

教宗方濟各在紀念《天主是愛》通諭頒佈十週年而召開的國際會議上曾說,「本篤十六世的首部通諭《天主是愛》提醒我們,教會愛德機構的使命很重要,因為這些機構讓眾多貧苦人士享有更加體面、更加人性化的生活,今天這項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

教宗提醒我們要人性化服務有需要的人士是重要的,尤其在香港這個充滿競爭及非人性化的社會。現在只是四月尾,已連續有超過二十位青少年自殺,當中更包括小學生,實令我們痛心疾首。在哀悼他們的離世之外,我們實在要問為何這麼多青少年選擇自殺,翻閱不少評論都會提出每位自殺青少年有其個人原因,也談及要增加青少年的抗逆力及正向思維,這種論述諉過於人,當然有其不足之處,也忽略了青少年仍在成長的階段,實需要成年人的照顧及指導,尤其是小學生,我們更需要保護及愛惜他們。

筆者作為服務有精神健康需要青少年的社工,對於最近建議要預防青少年自殺,最重要是加強精神健康教育及用精神健康量表去辨識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青少年以及早介入,筆者覺得有其不足之處。原因是筆者服務有自殺念頭的青少年,了解他們通常會經歷一個頗長的歷程,才去到自殺這一個決定。

他們往往正面對生活上的不同困難,較常見的是學業、家庭及交友等困難,而青少年其實通常先會自己嘗試解決,解決不到的話嘗試找朋友,朋友也解決不到的話才會嘗試找他們信任的成年人。很多時他們覺得沒有人可幫他們才會去到自殺這一個決定,所以他們身邊有可信任的成年人如父母、老師及社工才是最重要。

如果我們能提供人性化的社會服務,青少年便有足夠的支援,隨時隨地可找信任的社工傾訴,而因他們熟悉這位社工,故不會介意讓社工看到他們的無助,這種傾訴正正開啓了他們正式求助之門,讓社工去處理他們面對的困難,也減少了青少年因感到絕望而走上自殺的可能性。

可惜以上提及人性化的社會服務並不在小學的輔導服務正常發生,小學的輔導服務是由教育局統籌,用招標制度購買輔導服務或自聘輔導人員,大部分小學管理層透過招標去挑選合適社會服務機構提供輔導服務,所以出現了普遍的不理想現象,就是每年由不同社工提供服務,而社工也很難在短時間去熟悉所有同學,當到學期末和同學熟悉了,又由第二位社工接替,同學也較難願意向新社工傾訴他們的困難,故此招標制度令社會服務機構未能提供人性化的服務。筆者希望在新成立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訂立政策預防青少年自殺,果斷地取消非人性化招標制度購買輔導服務,而把輔導資源交託給社會服務機構持續提供,才能更有效支援學童。

轉載自《公教報》:http://kkp.org.hk/node/11038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