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如何從無意識的談話變為有效溝通?

圖:網上圖片

您是否在生活中遇上親人、朋友、同事無意識地說話,囉唆兼乏味,沒完沒了地數算陳年往事,而您感到不知所措,想打斷又怕破壞關係?

非暴力溝通主張我們練習打斷(Interrupting)。打斷的意圖是甚麼?甚麼時候打斷?怎樣打斷?這些都是我們要學習的。對於打斷,我們往往認為是不禮貌的行徑也害怕會傷害他人,因此就算說話者所說的多麼乏味,我們都不敢打斷。

首先,我們釐清打斷的意圖,打斷不是從說話者中「搶奪」說話的機會,而是幫助說話者回到當下的生命,幫助他連結他當下的內在感受和需要,使他得到同理。

在甚麼時後打斷呢?當說話者說話長過我們想聆聽時,譬如,當他說「我認為」三個字之後,跟著便是一大串的故事—發生了甚麼,何時發怎,怎樣發生,為甚麼發生⋯⋯不自覺地說呀說,而沒意識要停時,我們便要及時打斷了。另外,當說話者說的內容不是關於他自己當下活生生的生命,而是其他人:如他的家人、朋友、同事、顧客等等,或抱怨、批評、投訴其他人事物,或者不斷訴說前塵往事,或重重覆覆地說同一個話題,或高談闊論,發表偉論等等,你越聽越無趣,越來越不想聽下去時,你便要打斷了。以上的情況,我們要打斷,是因為說話者此刻是處於與自己失去連結的狀態,他其實感到很緊張,越緊張便越要用更多的字句來表達,他此刻很需要幫忙,很需要同理。可是他自己往往不知道,他這樣做是在尋求同理,他很需要同理卻不自知,當然也難以表達了。打斷,就是給予他同理,幫助他回到當下的生命,讓他的生命變得更美好。非暴力溝通創辦人馬歇爾說:「如果聽的人感覺無聊,說話者本身也必定覺得無趣。」「與其假裝聽別人說話,打斷他們才是更體貼的做法,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話語能夠豐富別人,而不是成為別人的負擔。」

練習打斷,可以直接跟對方說:「不好意思,我可以打斷一下嗎?」讓對方清楚知道我想打斷。然後清晰表達:「我很想此刻與你有更多的連結,你說這些話,你現在是不是覺得很受傷?因為你很想受到重視,是不是?」我們去猜測說話者當下的感受和需要,就算猜測得不對,我們已能幫助他回到當下的生命,連結他當下的感受和需要了,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