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大量二手樓房無人問津!優惠鼓勵也徒然。日本人的「新屋情意結」是怎樣形成的?

四年前,井田孝之和太太直子遷到位於東京外圍的奧多摩鎮(Okutama)一幢房子。這幢兩層高的房子,足夠夫婦二人和三名子女居住,而且四周樹木環抱、環境清幽。

現年45歲的直子說:「我們一直都想住在郊外,最好有一個大花園。」更重要的是,這幢房子不用花太多錢。她們是透過地方政府的「空屋銀行」(akiya banks)項目,以低廉租金租住這所房子的。

奧多摩在東京以西,乘火車往來東京約需要兩小時。這裏盛產木材,1960年代人口一度超過13,000人。但1990年以後,日本開放木材入口,大部分年輕人都移居城市謀生,現時人口只有約5,200人。鎮上3,000間住宅樓宇中,約有400間是空置的。

當地市政府在2014年推出「青年復興計劃」,成立「空屋銀行」,鼓勵空置物業的業主將房屋租予有興趣在鄉郊生活的人,新住户可以得到18,000 美元的維修津貼,租戶居住15年以後,經適當安排後便有機會擁有這所房子。

今林敏行和菲律賓籍的妻子羅莎里(Rosalie)及六名子女原本住在東京市中心,今年年初也遷入奧多摩鎮。羅莎里說:「東京的居住空間太過狹小,這裏距離東京不遠,而且四周都是自然景色。」

日本人生育率持續下降,導致整體人口減少,因此出現了不少空置物業。據統計,2018年全日本空置房屋數量有864萬間,佔整體房屋樓量的13.6%,這種情況在鄉郊地區尤為嚴重,大量年輕人口移居到城市,估計到2040年,有900個鄉鎮要完全消失。

近年日本各地均成立「空屋銀行」。根據國土交通省2017年的數字,全國最少763個地區推出了「空屋銀行」或「空地銀行」等措施。地方政府將無人居住的房屋資訊刊載至網站,吸引潛在買家或租客。

然而,空屋銀行的成效並不理想,據奧多摩鎮政府的資料,在「空屋銀行」登記的20多間空置樓宇,至今只租出七間。

日本人普遍偏好購買新屋,二手房子在當地的房屋市場並不受青睞,不少舊屋更難逃被拆卸重建的命運。據報道,買賣二手樓宇只佔日本房屋交易總數的15%,但美國則超過80%;另一方面,日本每年有近100萬間新建房屋。

日本民眾的「新屋情意結」,源於多種文化與歷史因素。傳統上,日本人往往在一間住所渡過一生。很少人願意入住別人住過的二手房子。加上日本地震頻繁,建築業界一直在發展更先進、更穩固的建築結構,因此人們都傾向購買新屋。

此外,日本在二戰結束後及上世紀八十年代期間人口激增,這段時期湧現了大量價格便宜,但質素欠佳的住宅。如果這些樓房曾經有人自殺或遭遇不幸,更加不會有人問津。野村证券表示,日本房屋的市值可以在22年内跌到一文不值。

這樣,房屋市場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由於樓宇很容易眨值,人們很少維修保養房子,這樣更加速樓宇的老化和損耗。由於房屋眨值極快,銀行方面亦寧可貸款予人興建新屋,因此形成新建樓宇和空置樓宇同樣過量的情況,變成一種資源浪費。

日本東洋大學理工學部教授野澤千繪估計,「空屋」情況在大城市同樣會出現,一些老化的社區人口急劇減少,但卻未有任何活化方案。另一方面,在近郊的市鎮卻湧現了不少新建樓宇。有關鄉郊地區的情況,野澤千繪說:「最重要是如何吸引年輕一代,否則隨著人口減少,只會出現更多『空城』和『空屋』。」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