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由摩天大樓到地深大樓,人類未來會住在深入地底數十層的大樓嗎?

1927年,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導演佛列茲‧朗(Fritz Lang)拍攝的電影《大都會(Metropolis),片中描繪的未來世界,低下階層在黑暗、缺少陽光的地下城居住,而富裕階層才可以住在地上。

現時世界各地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直插天際。原來一直有人構思樓宇向下發展,建築深入地下數十層的地深大樓(depth scraper或earth scrapers)。

1923年,日本發生了關東大地震,死傷達14萬人,一組日本工程師建議在東京的地底建築樓宇,以減少地震造成的傷亡,他們並在1931年11月出版的《每日科學和機械》(Everyday Science and Mechanics)發表了地深大樓的設計構思。

建議中的地深大樓有35層,但只有一層在地面上,整座建築以混凝土、鋼筋和玻璃建造。由於大樓建在地底,為免在大樓生活和工作的人們缺乏自然光的照射,大樓地面會安裝了一幅大鏡,將陽光反射到各樓層。撰文者宣稱:「在地震時,整幢建築物會左右搖擺,以抵消地殼擠壓的拉力。」

2011年,墨西哥的「地堡」建築公司(BNKR)設計了一個方案,計劃耗資7.5億美元,在墨西哥城市中心的憲法廣場(Zocalo)地底建築一座深入地下300公尺,有65層的地下大樓。據悉,這座大樓呈一個倒金字塔形狀,是一個集住宅、商戶和辦公室於一身的地深大樓。

在採光方面,設計師在地深大樓的中庭設計一個光井,讓陽光能夠直接照射下來。此外,底層接收的陽光較微弱,設計師們還在較低的樓層使用光纖系統導入光線照明。

然而,上述的意念始終是只聞樓梯響,直至2018年11月落成的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InterContinental Shanghai Wonderland Hotel),它是建築在一處深坑內,可讓大家體驗一下住在地底深處的感覺。

世茂洲際酒店位於上海松江區天馬山一處深坑中,深坑原來是一座山,當地人稱之為「小赤壁山」。20世紀初,當地人開始從那裏採石。到了1950年代之後,隨着附近城鎮的建設和經濟發展需要,石材需求量與日俱增,石坑深度逐漸加深。直到1999年,採石場才被關閉。

百年下來,原本風景秀麗的「小赤壁山」變成了一個近90公尺的深坑。

2006年,發展商利用深坑的自然環境,建造一座五星級酒店,前後花了超過10年時間施工,建成了這幢18層的酒店,其中地上2層、地下16層。由於設計獨特,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將它與杜拜帆船酒店一同評為「世界十大建築奇蹟」。

世茂洲際酒店的設計與一般樓宇略有不同,例如該樓的層數是倒數的,越低層的樓數越大。此外,一般建築物發生火警時,住客通常要往下逃生,住在世茂酒店的住客則需要向上疏散。酒店也配置了六台排水設備,當遇上洪水或暴雨,水位超過安全線,便會啟動水泵排洪。

上海現時還有10多處廢置的石礦場,在開採後形成了巨大的深坑。近年來,人們開始進行一些收復工程,以修復原來的景觀,例如辰山植物園,原先也是採石遺留的一個深坑。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