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社會】培訓計劃助無家者和更生人士投身「夢工場」荷里活
李斯利四年前帶著兩名子女投靠一位親戚,在親戚家的客廳席地而睡,生活拮据。經朋友介紹,她報讀了非牟利組織ManifestWorks的影視製作助理培訓班。今天她成為聲音技師,收入穩定,有能力自己租住單位,讓孩子上興趣班,一家三口還計劃到夏威夷旅行。
李斯利四年前帶著兩名子女投靠一位親戚,在親戚家的客廳席地而睡,生活拮据。經朋友介紹,她報讀了非牟利組織ManifestWorks的影視製作助理培訓班。今天她成為聲音技師,收入穩定,有能力自己租住單位,讓孩子上興趣班,一家三口還計劃到夏威夷旅行。
今年9月30日上午,意大利阿雷佐市(Arezzo)附近一所學院響起鐘聲,標誌著新學年開始,24歲新生喬爾傑‧米爾科維奇(Dorde Mirkovic)看著學校大門外懸掛的各國旗幟,心情十分興奮。這些旗幟代表了各同學的不同國籍。
曾獲格林美獎的音樂人伊恩・布倫南(Ian Brennan)在9月中推出了一張福音音樂專輯。他形容演繹裡面那15首歌曲的,都是造詣達世界級水平的歌手。不過聽眾無法得知歌手的名字和長相,因為他們都是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州立監獄服刑中的在囚人士。
今年的紐約時裝周有一場特別的時裝表演,踏上天橋的,不是大家慣常見到的身型高䠷專業模特兒,而是坐輪椅的、使用義肢的、唐氏綜合症患者和肥胖人士。這是由非牟利機構Runway of Dreams(夢想天橋)主辦的共融時裝表演,旨在消除社會對殘障者的定型,同時支持他們提升自信和自我形象。
大眾化的時裝講求潮流,款式要多,又要快速轉換,愛爾蘭一個服裝品牌卻反其道而行──培訓難民和更生人士製作環保和有社會意識的標語T恤,賣點是讓人用衣著展現個人態度和價值觀,同時支持邊緣社群自力更生。這家手作慢工、款式又少的品牌得到良好的市場反應。
今年是嘻哈音樂(Hip Hop)誕生50週年。這種與社會行動密不可分的音樂影響深遠,在印度近年就出現了一派「賤民」嘻哈音樂人,用歌曲喚起民眾關注種姓制度和社會的不公義。
祖・英賈巴雅(Jo Ingabire)是盧旺達種族屠殺的倖存者,她製作的盧旺達語電影《Bazigaga》,由盧旺達演員擔綱演出,講述在種族屠殺期間,一位收容圖西族人的巫醫與逃難的牧師互不咬弦的故事,藉此帶出訊息:不和和衝突往往由無知和誤解造成。該齣電影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中備受矚目,日前在盧旺達首映。
維多利亞(Victoria Abraham)2022年從紐約大學畢業,有志從事媒體内容創作的工作,但卻知道自己的外表絕對不會為她加分。她「接納肥胖」運動的倡導者,希望為受到體重歧視的人發聲。
不同文化的人對於施與受會有不同的看法嗎?人類互相幫助是不是存有文化差異呢?
美國著名玩具廠商美泰兒公司(Mattel)近日與美國國家唐氏綜合症協會(National Down Syndrome Society,簡稱NDSS)合作,推出一款有唐氏綜合症特徵的「芭比」(Barbie)娃娃玩偶,期望產品起到多元共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