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脈搏】本地香港研究發現,精神病患者在確診後即時接受治療,自殺風險減半
香港一項為期超過12年,跟進超過1000名香港精神病患者的研究顯示,在患者確診後首兩年進行治療可以將他們的自殺率降低一半。計劃讓患者確診後即時接受心理健康專家診治,治療僅兩星期便可將患者自殺率減半,但有關數字仍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兩倍多。
香港一項為期超過12年,跟進超過1000名香港精神病患者的研究顯示,在患者確診後首兩年進行治療可以將他們的自殺率降低一半。計劃讓患者確診後即時接受心理健康專家診治,治療僅兩星期便可將患者自殺率減半,但有關數字仍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兩倍多。
英國最新研究報告警告,政府和互聯網巨頭均沒有設法「主動地」探索自殺與網絡世界之間的聯繫。最近一項報告分析了由搜索引擎公司、社交媒體網站和非政府組織提交的數據,並發現雖然各方積極解決精神健康問題和防止自殺,但政府和互聯網行業都沒有採取「積極主動的方式」來探索自殺和網絡世界之間的聯繫。
Elaine是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中心的義工,有超過十年接聽自殺求助熱線的經驗,最深刻是收到求助人的「報喜電話」。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中心提供24小時的情緒支援熱線,聆聽和陪伴有需要人士渡過艱難時刻。Myth擔任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中心義工已有八年時間,她選擇在平安夜晚上當值,接聽熱線,因為她明白節日令人更容易情緒波動。
青少年自殺問題並非香港獨有,全球各國均錄得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最近有新的研究發現,社交媒體普及化和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有關。
香港半年內發生兩宗照顧者難抵壓力殺死患病家人的慘劇。日前,辭去工作照顧病母的34歲男子,涉在寓所內斬死77歲母親,繼而跳樓。男子獲救後曾稱「照顧老人家好辛苦」,案件列為企圖自殺及謀殺。相關組織包括照顧者聯盟、嚴重殘疾人士關愛小組、殘疾人士監察特首施政大聯盟、智障人士老齡化關注組、關注自閉症人士權益關注組,以及部分立法會議員聯合發聲明指出,現有政策未能妥善支援有需要的長期病患者,更沒有關顧照顧者的各種需要,擔心在人口老化下,不少同類背景的高危家庭將成「計時炸彈」。他們要求政府檢討現有支援服務,並設立有系統的個案管理服務。
妮歌.廸雲蓮(Nicole Devlin)的自殺經驗是艱難和痛苦,但它為許多人帶來了希望之光。她了解到絕望和厭世如何引致自我傷害和自殺企圖,因為她親身經歷過多次。現在,她正在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服務弱勢群體的專業人向監獄工作人員、醫務人員、教師和精神科醫生提供培訓。
早前香港大學調查發現香港15歲以下自殺個案略有上升,自殺者年紀少至10歲。九月開學月過了兩星期,已發生多宗年輕人或學生自殺事件,一件年輕人自殺案件背後一定有複雜的因素,但若家長平日保持敏銳觀察和關心有助預防事件發生。
9 月10日為世界防止自殺日,世界各地均有活動響應。港大防止自殺中心日前公佈最新數據,本港去年約有900宗自殺個案,自殺率為每10萬人有8.9人。雖然香港自殺率持續超過10年呈下降趨勢,但15至24歲年輕人自殺由前年的每10萬人有8.4人,增至去年的8.9人,15歲以下較罕見自殺個案亦略有上升。
現實生活的艱苦有時令我們覺得快點離開這世界可能更好。日前,美國紐約街頭低調但真實地上演了一場英雄救美,不但救回一條人命,還令很多人重拾對人的信心。一名男子在紐約市地鐵站上爬過一座高架大橋,陪伴一名自殺女子傾談,成功拯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