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為何愛沙尼亞學生在國際能力評估中大放異彩?這個人口僅130萬的小國成為教育強國的幾個秘密…

愛沙尼亞,一個陌生的名字,位於波羅的海,在1991年才正式脫離蘇聯,成為獨立的主權國。為何這個歴史不足三十年的小國在最近國際能力評估的(PISA)排名中大幅躍升,成為耀眼新星?

日前公佈的全球PISA排名,香港排名下跌,備受關注,同樣引起關注的國家是愛沙尼亞,其數學、科學、閱讀分別排名 8、4、5 名,愛沙尼亞的教育支出水平比經合組織平均低約30%,但學生表現優於包括英國在內的主要歐洲經濟體,可算是歐洲最新興起的教育強國。

重視早期教育
愛沙尼亞曾向鄰國芬蘭求教,目標是實現北歐水平的公平教育,當地的小孩也是從三歲開始學校教育。家長需要支付幼兒園學費,但費用平宜,確保所有家長也負擔得來。

遊戲中學習
愛沙尼亞孩子在七歲之前,只會透過遊戲來學習。埃爾維拉·烏斯塔拉(Elvira Uustalu)的孩子六歲,她強調:「孩子在幼兒園裡,天天都是玩,以孩子喜歡的方式進行教育至關重要!」而同樣育有六歲兒子的克里斯汀·塔爾維克(Mums Kristin Talvik)則認為幼兒園最重要是幫助孩子在情感上和身體上,準備好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愛沙尼亞孩子離開幼兒園時並不會得到成績單,只有一張
入讀小學準備卡,描述他們的技能、發展以及需要做的事情。

沒有名校
許多地區,會按學習成績將學生分等級,愛沙尼亞卻沒有這樣的制度。中學校長庫斯提克(Rando Kuustik):「如果依照程度的不同來導分別教學生,等於是對他們實行不公平待遇,為什麼我們要在學校做這種事呢?」在愛沙尼亞,成績各異的學生共同學習,教師的任務是在數年內提升所有學生的程度。另一關鍵是,愛沙尼亞的教師有自主權,他們知道國家課程的目標和期望,但沒有學校的督察或外部機構評估他們如何達成目標。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