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傷──化了妝的祝福
編按:佛門網感謝潘湘湘女士的分享,並感謝梁錦萍女士撰文。特別感恩潘女士的無私。她在信裏這樣說:「今天我將這件傷痛的事情說出來,希望讓我們家裏的悲劇,成為別人家庭的祝福!」祝願大家都收到這份真摯的祝福。
編按:佛門網感謝潘湘湘女士的分享,並感謝梁錦萍女士撰文。特別感恩潘女士的無私。她在信裏這樣說:「今天我將這件傷痛的事情說出來,希望讓我們家裏的悲劇,成為別人家庭的祝福!」祝願大家都收到這份真摯的祝福。
法國人表示:我們不會節省教育和托兒服務的開支!2017年,法國生育率高達1.88,不是發達國家中首位,更高於全球平均值1.85;其中60%法國嬰孩是未婚父母生的。法國與不少亞洲國家一樣,正對抗出生率下降的影響,然法國家庭政策的觀點和主張則與亞洲大不同。
英國家庭照顧者關注組織Eldercare發布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國有不少要全職工作,又要照顧家中長者的在職家庭照顧者,當中只有24%的人得到僱主的支援和諒解。這些在職家庭照顧者不論精神、身體和工作均蒙受極大壓力。
補習風氣在亞洲盛行,日、韓、台灣及香港各地學生補習情況相當普遍。這股風氣近年亦吹到英國,越來越多英國的家長安排孩子接受課餘補習。
又到了開學的日子,經濟上比較充裕的家庭,都會花一定金錢,為子女準備各種開學用品。 然而對於一些基層家庭來說, 開學會帶來一定的經濟壓力。
一年一度的暑期原意讓孩子在炎炎夏日放下日常學術學習,投入不同活動。香港的暑期已經過了兩星期,竟究香港孩子「玩」了多少?爸媽又是否開始擔心孩子的心易放難收,開學後成績下滑?
踏入盛夏,作為家長,你可能希望為孩子安排一個精彩且印象深刻的暑假。想過讓他們在野外變髒一下嗎?如果你感到猶豫,那麼聽聽有關抗逆力的科學根據,這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力量。
爸媽想減少孩子「盯」著電子屏幕,得從嚴格管制自己使用智能電子產品開始。
暢銷書《重啟孩子的腦袋》作者維多利亞·鄧克利博士(Victoria L. Dunckley)更推薦所有家長實行一個「四周無電子產品」計劃來重建孩子的神經系統,這不單讓孩子受惠,整個家庭也會感覺更好,精神更好,睡眠更好。
《沒有季節的小墟》是日本大導演黑澤明於1970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電影講一個智障的孩子,幻想自己是個電車司機,每天模仿電車聲音,準時在貧民窟垃圾場邊風雨無阻地開着虛無的電車,心懷着對未來世界的美好希望,他比其他人缺了一點兒智力,卻是貧民窟裡最快樂的人。《活一番》父親節特輯訪問了單親視障爸爸阿Lam和兒子峰仔,瞭解究竟看不見?還是看得見更多?
這個星期天(6月18日)是父親節,受中國人傳統思維影響,父親角色側重於賺錢養家,致令不少父親沒想過究竟自己可以教孩子甚麼?陳明明老師在香港鄧鏡波書院任教三十六年,由教師晉升至副校長,年前退休。出於對孩子的愛,陳老師將教師可以教學生甚麼的思考延伸爸爸可以教孩子甚麼。
香港社會同時受中西文化影響,令男士(父親)兩邊受壓,一方面擺脫不了傳統的思維,要求父親辛勤拼搏,「擔起頭家」,另一方面要與時並進,爸爸不僅要分擔家務的擔子,還要學習放下身段,多與太太、兒女溝通。為表達對父親的敬意、謝意和愛意,「活一番」特別找來三位「非常父親」在這星期與讀者分享他們的育兒心法。他們分別是力撐兒子成功踩單車穿越3106公里撒哈拉沙漠的Uncle Alan、退休老師陳明明和單親視障爸爸阿Lam。
今天由Uncle Alan的故事說起。
2014年7月,我創立了「正念父母(Mindful Joyful Parenting)」共修團體,每月與父母共修一次,每次均有特定主題。今年3月那次主題是「編造故事」,由我和同修楊國強教授(KK)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