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感恩日記:引領你走向一個更快樂和更滿足的人生。
感恩,是影響我們快樂與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羅伯特·埃蒙斯(Robert Emmons)教授發現,不斷感恩的人感到更快樂和對自身生活更感滿意, 他們比其他人樂觀,負面情緒相對少;他們亦更快從從疾病中恢復過來。做事效率高的人為人更慷慨,願意為他人提供更多的支持,意味他們擁有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感恩,是影響我們快樂與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羅伯特·埃蒙斯(Robert Emmons)教授發現,不斷感恩的人感到更快樂和對自身生活更感滿意, 他們比其他人樂觀,負面情緒相對少;他們亦更快從從疾病中恢復過來。做事效率高的人為人更慷慨,願意為他人提供更多的支持,意味他們擁有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提起丹麥,你會想到什麼?樂高(lego)玩具?美味的甜品?優厚的社會福利?不說不知,丹麥也是全球最快樂的國家。
有更多時間或者更多金錢,二選一,你將如何選擇?到外地渡假,你會否多花一些錢乘坐直航班機,好讓自己多出幾小時去享受購物或觀光。在選擇職業時,你又會否接受一份薪水較高,但工作時間較長;還是一份是薪水較低,但時間較短的工作?
今年,挪威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理由慶祝國際快樂日。在聯合國剛發表的世界快樂報告中,挪威在過去兩年均排名第四之後,今次躍升三級,超越了三次獲得首名的丹麥,首次獲得「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的稱號。
醫學期刊《刺針》(Lancet)新近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玻利維亞的亞馬遜「奇美內」族(Tsimane)原住民是全世界心臟最健康的群族。研究發現,在40至94歲的奇美內人中,85%沒有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相較之下,45至84歲的美國人中,約半數屬心臟病的中、高風險組群。
千百萬年來,人類不斷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今天正是個慶祝快樂的特別日子!自2013年,聯合國將3月20日定為國際快樂日,還於2015年宣佈17個持續發展目標,希望「消除貧窮」、「減少不平等」和「保護地球」,令全球人類更幸福、更快樂。今年,聯合國還找來「十分勁」的藍精靈擔任宣傳大使,宣揚快樂。何不趁 2017年的國際快樂日,實踐幾個簡單行動,啟動快樂鑰匙?
在南韓東部三陟市一個排舞室,數十位頭髮灰白、穿著紅白兩色制服的啦啦隊員正舞動白色彩球,隨著韓流音樂又蹦又跳。
莎士比亞說:「流淚可以減輕悲痛。」達爾文曾宣稱,流淚是「毫無意義」的。人類為何哭泣,可能是最難以理解的課題之一。人們自古就開始鑽研眼淚到底從何而來,人又是怎麼讓它們流出來的。最早的幾個世紀中,人們相信眼淚來自心裏。
3月11日剛過去不久,提起這個日子,大家便會聯想起六年前日本發生的「311大地震」,以至接踵發生的福島核爆炸事故。六年過去,福島城市重建速度緩慢,產品銷售依然不振,不過更嚴重的問題,很可能是災民的心靈創傷,未能隨著歲月而平復過來。
「義」有多重解釋,既解作「正道」,亦可解作「假的」,如何為「假」的肢賦上「正道」,正好反映社會如何看待截肢人士的權利。英國爸爸班(Ben Ryan)因不滿現在的嬰兒義肢技術仍然停留在70年代,不單外貌醜陋,而且無法配合孩子的成長需要,所以自行使用遊戲機配件和3D打印機,為截肢兒子製造更易配戴的義肢。我們還要介紹英國義肢設計師蘇菲(Sophie de Oliveira Barata)和她的希望——義肢不僅讓因為意外事故而失去身體軀幹的人恢復外型,更燃起人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