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國際快樂日
千百萬年來,人類不斷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今天正是個慶祝快樂的特別日子!自2013年,聯合國將3月20日定為國際快樂日,還於2015年宣佈17個持續發展目標,希望「消除貧窮」、「減少不平等」和「保護地球」,令全球人類更幸福、更快樂。今年,聯合國還找來「十分勁」的藍精靈擔任宣傳大使,宣揚快樂。何不趁 2017年的國際快樂日,實踐幾個簡單行動,啟動快樂鑰匙?
千百萬年來,人類不斷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今天正是個慶祝快樂的特別日子!自2013年,聯合國將3月20日定為國際快樂日,還於2015年宣佈17個持續發展目標,希望「消除貧窮」、「減少不平等」和「保護地球」,令全球人類更幸福、更快樂。今年,聯合國還找來「十分勁」的藍精靈擔任宣傳大使,宣揚快樂。何不趁 2017年的國際快樂日,實踐幾個簡單行動,啟動快樂鑰匙?
3月11日剛過去不久,提起這個日子,大家便會聯想起六年前日本發生的「311大地震」,以至接踵發生的福島核爆炸事故。六年過去,福島城市重建速度緩慢,產品銷售依然不振,不過更嚴重的問題,很可能是災民的心靈創傷,未能隨著歲月而平復過來。
「義」有多重解釋,既解作「正道」,亦可解作「假的」,如何為「假」的肢賦上「正道」,正好反映社會如何看待截肢人士的權利。英國爸爸班(Ben Ryan)因不滿現在的嬰兒義肢技術仍然停留在70年代,不單外貌醜陋,而且無法配合孩子的成長需要,所以自行使用遊戲機配件和3D打印機,為截肢兒子製造更易配戴的義肢。我們還要介紹英國義肢設計師蘇菲(Sophie de Oliveira Barata)和她的希望——義肢不僅讓因為意外事故而失去身體軀幹的人恢復外型,更燃起人生的夢想。
周日下午,陽光燦爛,滲著一點點微風。大草坪上,一群活力充沛且鬥志旺盛的運動員,興奮地用刀片義肢在草地上彈跳著。有幾位只輕輕一彈,一下子跳上典禮台上領取證書!他們都是刀片義肢工作坊的參加者,跟隨倫敦殘奧100米(T42)金牌得主和世界紀錄保持者,來自德國的波波夫(Heinrich Popow)學習使用刀片腳。
2017年3月3日下午,近百名二年級醫科生聚集在戶外空地上課。這一課不僅是解剖學,也是思索生死的人文課。3月3日為港大遺體捐贈日,取其三三不盡之意,宣揚「大體老師」跨越生命界限,延續知識傳播的大學精神。香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陳立基醫生特意選取當日,將解剖課移師到黃克競樓平台進行,令公眾及其他港大學生能共同參與這寶貴的一課。
非洲國家南蘇丹陷入饑荒危機,救援團體指出,若國際社會不在4月前動員介入,將有550萬人受饑荒影響,不少災民生命受到威脅。
南蘇丹饑荒危機可說是對環球不平等一個最尖銳的諷刺:一邊廂全球食物供過於求,另一邊廂卻有2,000萬人活在饑荒邊緣。當一個國家出現「饑荒」狀態,即表示當地每天,每一萬人中有逾二人餓死。若國際社會袖手旁觀,任由數百萬人死於饑餓,這將會是人道歷史中最嚴重的道德缺失之一。
說起「上癮」,我們即時想到「毒癮」、「酒癮」等例子,然而,這是否對「成癮行為」充份的理解? 心理學把癮定義為長期沉溺於某一種事物或活動中,而這些過度沉迷的行為往往佔據了生活的一大部份,並在工作、學習、社交及家庭關係上造成嚴重影響。
情人節將至,各大小商家不斷提醒我們要買這產品、要吃這晚餐才能夠有個浪漫難忘的情人節,加上隨著社交媒體越來越壯大,我們「被洗版/腦」得無處可逃! 人人都在做的事情,我們也不能不做嗎?
一份信念和一個夢想將兩班從未在起跑線相遇的年青人結連在一起,一班是來自國際學校的尖子,一班則是被評為band 3(代表成績不佳)學校的學生。他們既是出資者和受資助人的關係,也是夥伴,又是互相學習對象。
為了解視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我探問香港傷健共融網絡的視障朋友Eva:「你看不到東西,怎樣預備過新年?」
「我是家庭主婦,天天也煮飯!」Eva開朗的回應瞬間瓦解了我的無知——對身體殘障人士日常生活上之不便和困難作了過度想像。我追問:「你看不到,怎煎蛋?怎知道已經煎熟又不煎燶?」Eva有點無好氣地分享她的烹飪心得,「可以靠香味嘛,或者用鑊鏟移動一下塊蛋,也會知道煎成怎樣啦!」她還補上一句:「用唔到眼咪用腦囉!」